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正确评价学校和教师,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修业进德引领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刚刚闭幕,中央政治局就讨论关于“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足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事实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教育发展和改革成功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合格教师,有力地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正确评价学校和教师,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修业进德引领正确方向_第1张图片

       但是也无需讳言,师德滑坡,教师的“身教”苍白无力。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事业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教师做出了超越教师道德底线的违规行为,给教师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些教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耐心辅导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有些老师不仅随意收取学生的补课费,甚至用提前讲新课、课上留一手的办法迫使学生参加自己办的或合伙办的课后收费补课班;个别教师甚至向学生透露自己生日、儿女婚事等办法,让学生随礼敛财等等。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教育和教师原本神圣高尚的形象已经坍塌。

        过去,我们常常埋怨社会环境不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不利;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在学校这块人类精神文明的净土上,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是怎样捍卫的?

        现在,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机会,有必要检点这些年我们对教师的修业进德是怎样引领的!我们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否有利于他们的修业进德?

       事实上,媒体每年都要宣传高考状元,按高考录取情况给学校排队;教育主管部门把各种奖励和赞词都送给了升学率高的学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种劳模、特殊贡献奖等各种光环都戴在“名校”领导的项上;职称等各种指标也都向“名校倾斜”;上行下校,

       学校里,对教师进行评比和奖励。根据也都是学生考试分数。学生考分高、及格率高、升学率高、竞赛名次排前,都成了教师得奖的主要条件。

       除此之外,各级教育部门,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群团组织,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频繁、轮番的举办所谓“优质课”比赛。教师在比赛中得到的名次和获得的荣誉称号在学校评优晋职中都起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惜工本的去准备。如此这般,教师的修业进德方向怎能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增长,都是长期日积月累的结果,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今天把种子播到整修得极好的土壤里去,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做出评价。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付出的劳动,在学生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其效果就不能像工人生产机器零件那样按生产数量进行奖励。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全体教师协调一致地工作。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既是每个教师都应担负的任务,又不是任何一个教师就能独立完成的。全体教师对学生要求和影响的一致性,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如果教师步调不一致,“作用力”就要相互抵消,影响教育效果。

       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和奖励,直接涉及教师修业进德的方向。必须根据教育工作和教师劳动的特点来进行。事实上,升学率高的学校除学校的功劳外,更有学苗的因素。不然那些名校就不会冒着违规的风险不惜用各种手段去抢学苗了。

       各级媒体不要再大肆宣传高考状元、误导大众了;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苗后进而经过教育提高幅度大的学校上,总结他们的经验,表彰他们的业绩;学校对教师个人的奖励应从教育思想到业务能力,从教育、教学方法到工作态度,从言传到身教都要做全面考察,具体分析,反复比较,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评得准,评出方向,评出团结,评出干劲,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教师的修业进德引领一个正确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正确评价学校和教师,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修业进德引领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