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_第1张图片

(小雨中练习啦啦操)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20161011

(补写昨天的晨诵)

又到周一,吃过早饭后进班,我们的晨诵时间到了。

打开多媒体,还是没有音乐相伴(自从前天修了多媒体,什么资料都无法保存,关机后再开,原来存里面的文件全部丢失,怪哉!),晨间问候结束后,我们直接进入《繁星·春水》的第二主题:童真。

第一首诗的内容是:

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孩子们刚刚走过童年,步入少年行列,对于童年,应该有很多的依恋吧。对他们来说,走过童年也意味着离开爸妈,走进寄宿制初中,开始全新的生活,要一个人应对新环境,新的学习生活,是第二次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当然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个过程已经在六年级经历过了。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里面提到依赖不见得是坏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依赖的心理是有安全感的,能力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而不是一下子完全脱离旧环境旧习惯来习得,于是甚至还有心理学家据此提出延长童年的观点。(跑题了,打住。)

我先范读一遍,给孩子们做示范如何读诗,孩子们现在还习惯唱读呢。

请孩子们们齐声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

问:对诗句理解吗?

孩子们摇头,问我:“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什么意思啊?

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说童年如梦幻——因为遥远;又是真切的——虽然遥远,但又如就在昨天。

为什么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呢?

无论是谁的童年,都不尽是幸福快乐的回忆啊,肯定有痛苦甚至悲伤的时刻,比如生病啦,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啦,被人欺骗或受欺负啦,在学校受批评,或成绩有起落啦等等,但过去了,就成为了“亲切的怀恋”。联系一下我们共读过的《影之翼》,小说里说得更形象,人的记忆有代表痛苦的红色记忆结,也有代表快乐的蓝色记忆结,也有既有快乐又有痛苦的紫色记忆结,但是放在时间炉里煮,最后都会成为蓝色的记忆结。这个问题,我们在共读的时候已经讨论过了。时间就是一个大大的炉子啊,它能珍藏记忆,也会淡化痛苦。

俄国诗人普希金,也曾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里这样写道: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再读诗歌,孩子们的声音里就有了味道。

忘记了是谁说过,说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因为它为我们打下了人生的底色。联系正在学习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四十多岁朝花夕拾,笔下的百草园生活多么有情趣有乐趣啊,谁能否认百草园生活给鲁迅先生的事业或人生的影响呢?那里那么多有趣的自然生物,也许是促使鲁迅先生学医的一个原因呢,那里的人如长妈妈如闰土还有闰土的父亲,对童年鲁迅来说,就是大家族沉闷苦痛生活的一抹抹亮色。

我们的童年呢?屏幕上出示了几张儿童嬉戏的图片:打陀螺,捉迷藏……孩子们看了都笑了,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童年生活。生在农村的孩子其实是幸福的,在自然中长大,是自然的孩子,有一大堆玩伴,还可能有夜晚亲人为我们讲故事。当然,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也可能意味着一年才能见到几次父母,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及与电视手机在一起的时间长,所以,未尝没有含泪的微笑啊(今晚看到一个孩子的日记,在她一岁半的时候父母就离开她外出打拼了,我的一个举动,竟让她感觉到了母爱的温暖,嗯,可我不是你妈妈)。

童年啊!

是无限的亲近自然,

是许许多多的故事,

是摸打滚爬的伙伴,

是亲切又遥远的关爱,

也必将成为日后回忆时

含泪的微笑!

最后一遍诵读这首小诗。也许再长大一些,与童年隔了一段时间的距离后,读这首诗的共鸣会更多一些吧。

晨诵结束,孩子们自觉地拿出了晨诵本,开始静静地改写诗歌。

中午看孩子们的晨诵作业,看得满心欢喜,作业质量一次比一次好啊,晚上照例展示了优秀晨诵作业,期待大家的语言更优美更凝练些,现在只是拍下作业,以后还会输入电脑呢。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_第2张图片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_第3张图片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_第4张图片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_第5张图片
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