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精诚磨砺“医者匠心”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模范人物参访录
■采访人、撰写者: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初二六班 王明浛
人物名片:
王欣,男,45岁,宁波市第六医院副院长,整形外科和手外科大科主任,主任医师,留美访问学者,学科带头人,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WSRM委员、ASSH国际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学会手整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常委、中整协瘢痕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手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显微外科学会常委。担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人。
精通各类整形外科手术,各种瘢痕手术与激光治疗,擅长应用各类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全身各类复杂创面,再植复杂的离断指(肢)体,利用游离移植足趾再造拇、手指,熟练应用腕关节镜的技术对腕关节功能进行重建、修复,以及臂丛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早中晚期损伤的诊疗。平均年门诊量为2500余人次,年手术量900余台次,年主刀完成IV类手术近300台次,年完成游离皮瓣、再植再造等IV类手术共200余台,成活率95%以上,率先在临床上开展了“手部自体软骨移植、关节移植、四肢异体肌腱移植、DRUJ重建”等10余项新技术。
跟随妈妈来宁波探亲,
没想到却被舅舅饲养的古牧犬
撕咬掉了右耳耳廓,
5岁的然然(化名)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日……
春节将至,正在厨房忙碌的谢女士(化名)突然听见了5岁的女儿然然的惨叫,她冲到客厅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弟弟家一只三岁的古牧犬正压在女儿身上撕咬。然然的右耳耳廓已被咬下来了一大块,上嘴唇也被咬裂,满脸是血,哭得撕心裂肺。
心急如焚的谢女士第一时间把孩子和掉下来的耳廓一起送到了宁波市华慈医院,给孩子注射了狂犬疫苗及破伤风针,并清洗了耳廓,后又争分夺秒地将孩子送往市第六医院有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急诊。
然然当时右耳撕裂伤严重,右耳耳廓部分被完全撕离,上嘴唇有撕裂伤,上下嘴唇严重出血肿胀。
由于然然只有5岁,孩子的耳朵本身就较正常人小,受伤的又是耳廓的部分组织,重建手术难度非常大。正在外地开会的六院院长王欣听闻后,表示立即赶回宁波,亲自施行修复重建手术。
王欣告诉采访者,此次手术难点在于患者年龄小,结构更细,又是耳的一部分组织块再植,“吻合的是耳的末梢血管,非常细,口径只有0.2mm,几乎是显微外科手术的极限吻合口径,需要医生具备非常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而且既要兼顾成活,又要考虑美观。”
王欣说,普通外科手术用到的是10倍的显微镜,而此次为然然做手术用到了16到24倍的显微镜,而且要用目前能找到的最细的显微缝线才有可能做吻合。
所幸的是,经医护人员3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成功完成。然然手术再植后的右耳已恢复了血色,由苍白变红润,由干瘪变饱满,然然的父母喜极而泣。
医者匠心,精诚所至
什么是“匠心”?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匠心”,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用“医者匠心”形容王欣,一点都不为过。在王欣的主刀下,宁波市第六医院手显微外科突破了超级显微外科领域0.25毫米的血管缝合极限,成功接上了0.2毫米口径血管的小儿耳廓离断组织块。这次手术用到了16至24倍显微镜和目前最细的显微缝线,而普通显微外科手术用到的是10倍显微镜。
在王欣20年行医生涯中,除了这台“超级细(血管)”手术,还有“超级多(手指)”“超级小(年龄)”“超级难(多组织瓣一期移植手术)”“超级广(从头顶到脚底)”等一系列情况特殊且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手术,如成功施行十指离断再植手术、完成出生第一分钟婴儿手指被剪断的再植手术、进行从头到脚的修复手术,以及断指经狗的胃液腐蚀3个小时后成功再植。
王欣是医院里出名的“月亮哥哥”,因为他是经常顶着月亮下班的“拼命三郎”。2009年的一天,王欣和同事花了10多个小时连续完成了10余台手术,但他还未走出手术室,又碰上一个赶来的十指完全离断的患者。仅仅扒了几口饭,王欣又回到手术台前。经过近10个小时奋战,患者的手指保住了,但连续工作20多小时的王欣脸色苍白,累倒在手术台上。
让王欣印象深刻的是一台超级显微外科的完美修复手术,成功重建了一只“中国手”。 当时患者的整只手皮表皮肤全被拉了下来,肌腱、骨骼、神经、血管全部外露,采取截肢风险最小。考虑到患者才19岁,失去一只手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王欣团队决定将他的手保留下来。
这台被业界视为“教科书”级的手术,难在同时将7块游离的组织进行自体组织移植,相当于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做7次肾移植手术。手术时还要考虑切口愈合、让手的功能最大化、让瘢痕最小等问题。如今,接受手术的患者成了一名快递小哥,快乐地穿梭在宁波的大街小巷。
医者承生命之重,必须匠心于行。在王欣看来,医者是当今时代下最需要坚持工匠精神的匠人,因为他们的一双手给予无数人新的希望,只有精益求精、专注耐心、一丝不苟,才能用双手撑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在手艺与生命之间寻求隽永。
“我们外科医生靠手艺活‘吃饭’,只有像匠人一样,不断地在临床一线操练,才会有精湛的手艺。”王欣说,他曾半天接诊了60名病人,一天做过20台手术,“忙”是他对自己所在科室的形容。目前,科室有50余人,年门急诊量超过10万例,平均每人每天单科手术量为1.7台,每人年均加班80天。“但在高强度的工作中,科室却依然保留了一个优良传统——从2003年起,每天早上7时开始到院早学,一小时后换上白大褂正式上班。”王欣说。
医术,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磨练、提升。眼下,王欣年均完成游离皮瓣、再植再造等Ⅳ类手术200余台,成活率95%以上,并率先在临床上开展手部自体软骨移植、关节移植、四肢异体肌腱移植、DRUJ重建等10余项新技术的探索。
2018年,从县级医院走出来的王欣被选举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仅25人。他还是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委员、美国手外科协会国际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学会手整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常委,担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人,主持参与国家973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卫计委创伤重大专项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
收获这些荣誉,王欣说他要感谢宁波市第六医院的技术传承体系。名誉院长章伟文作为创始人,一手建起了宁波市第六医院手显微外科,在现任院长陈宏的带领下,宁波市第六医院专业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
作为宁波市第六医院手显微外科第三代手艺传承人,王欣的目标是在该领域做专做精。为此,从1998年专攻手外科以来,王欣从未停止过学习,从本科生、在职硕士研究生成长为如今的临床医学在职博士生,其间还以高级交流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进修,并在全球手外科和手显微外科最大协会上发出“中国声音”,得到了国内外各级专家的认可。为了减少伤残率,他还申办组织了国际穿支皮瓣学术会议,推动了这一技术在全国的应用和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宁波市第六医院建立了完整的手显微外科人才金字塔,为市级三甲医院输送手显微外科学科骨干人才,带动了全市手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
“救死扶伤,减少致残率,进而减轻社会负担,为百姓健康带来更多福音。”王欣说,让百姓和社会受益,这才是医生的价值所在,他将为此不懈努力。弘扬匠心精神,学习模范榜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文: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初二六班 王明浛
部分资考料参网址:
宁波市卫生局-医生简介
鄞州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5岁女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