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好玄虚,好寻章摘句,一句先哲名言就能掰出千万本书来,所谓微言大义由简入繁。其实,圣人之言不是用来玩儿文字游戏,而是用来匡民济世的,是要说给贩夫走卒听而有教无类的。所以,所谓学习,就是学了就习,用来实战。大明朝出来一位千古第一等人,当时圣贤,王阳明。他上承孟子、陆九渊,创心学大成,立德立言立功,心学不但于中土绵延不绝,更传往日韩,开日本维新思想之肇端。那么心学到底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落在当下,它还有什么样的指导价值么?
说来有意思,王阳明先生自己就曾颇有喜剧色彩地演示了两回,这心学是如何学以致用的。
话说王阳明在庐陵县令任上,抓到了一个江洋大盗。这家伙冥顽不灵油盐不进,面对各种讯问死扛硬撑,估计是那种“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路数。见这副样子,王阳明也不审了,开始冒坏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于是脱了个光着膀子,没觉得怎样。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蔫了,忙说:“不可以,不方便。”王阳明笑道:“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再有一回,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遇到一个枯坐三年的和尚。王阳明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冷不防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给王阳明一激,那和尚睁开眼,“啊呀”了一声。王阳明盯着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回答:“还有老母。”“想她吗?”和尚不语,许久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这两个故事分开看,都有些捣乱成色在,合起来看,各位作何感想?大盗有廉耻之心,和尚有人伦之情,这就是本心。所以王阳明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什么意思?要做起生发来,建立思想体系,写个上万字不嫌少,但是所谓大道至简,很多终极至理还就是几句话的事儿。人生来心底纯净,没有私心物欲的沾染,自然也没有善恶的价值判断;但是当人与外界接触后,对外物有了得失喜恶的心思,这时就有了善恶的差别;那么怎么判断善恶呢,依据就是天理和良知;那么单单认知天理心存良知还不够,作为一个正面意义的人,还要遵照天理良知行事。
那么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天理,格物致知,要体认的就是这种天地大道,然后回归无善无恶、初心所在,放下执念妄念,依据客观规律办事,就不会事半功倍南辕北辙。另一个是良知,也就是社会责任与公义私德,知行合一,求得外在的功业和内心的宁静。而天理良知,在更高的层面其实又是统一的,因为人类社会原本就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伦理道德也是由自然之道进化固化而来。能达到这样一个统一的高度,那么自然是“天地都在我心中”,无往而不胜。
很有意思的是,在生活尤其是商业层面,往往人的关注点都在事上。认真做事,逆水行舟,事在人为……那么在商业表象上,则更多地体现在所谓的客观标准和模式上,推销、推广、推动、助推……为什么要推,因为立场先定利益先行。那么当我们指向于物时,往往会发现两个问题。
首先是以物为先导,自然工作指向都是物,所谓的流水线作业、绩效管理、6S管理等等。而与消费者的关系也是产品与金钱的物化关系。当一个社会的商业法则是生存或成长压力超过一切、或是商业资源垄断者握有强权之时,这些做法自然是有用武之地,但是一旦个体的自我意识觉醒,以及物的丰富性突破企业垄断能力时,这样的以物为指向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统统出问题。
其次,就是个人以物为追求目标时,无论能否达到目标,都很难快乐充实起来,得之非我命失之非我幸,患得患失之心挥之不去,吃嘛嘛不香。
最近有个议题非常红,就是所谓匠人精神。很多人认为,匠人精神就是专注做产品、努力做产品、使劲做产品,这是不完全的,顶多也就是老黄牛精神。真正的匠人,是一种艺术人生,是一种境界追求。据统计,世界上迄今为止存在200年以上的企业一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就有3146家。例如为日本皇室供应木制家具的“秋山木工”,最大的特色是擅长把学徒培养成一流的匠人,他们要求每个员工对待工作像信徒对待宗教仪式一样虔诚,将礼仪、感恩、尊敬、关怀、谦逊等观念融入到工作中去,每一条貌似简单的基本道理都能有效地磨练心性和品格,淬炼每一个人的诚敬之心、匠人精神,唤醒内心原动力。这是什么?这就是心学用于商道。
很久以来,一直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心学是否定物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例证就是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其实我们仔细品读,王阳明说的不是花不存在,而是“寂”。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此花有理吗?当然有。问题是,此花的道理如何与我的内心,与他的内心相通呢?怎么把“它的”变成“我的”,朱熹没说,很多唯物论者或所谓客观唯心论者都没说。当你奉行的是冷冰冰的结果导向、物质导向时,你怎么能要求他人、下属付出的是热腾腾的心呢?靠忽悠,能忽悠多久呢?
所以王明阳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匠人精神求于物,是以物来证道证心;商业规划的出发点,出于本心,这就是所谓的商业情怀;商业规划的落脚点在于用户之心,这就是以体察需求满足需求。心与物通,心与心通,知其所在而后行,意动而身随,“随心所欲而不越距”,这时还怕此花颜色不能“明白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