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30 晨读感悟】- 开个脑洞,让智慧之光照进来

分享书籍:《隐性逻辑》[德]卡尔.诺顿


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最为熟悉的模式,所以很容易掉入“自设的陷阱”之中。这本书涵盖了大量打破固有思维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

分享生活中三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给出解决办法:


1.『错误的日常逻辑』


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正确的推理。也就是说老接触某种经验,就习惯性地用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旦这种经验建立在了错误的条件和环境下,思考陷阱就会把你引向歧途。

解决办法:

001 考虑初始因素。当你遇到任何问题时,不要急着判断和推理,先考虑一下它的源头。多用“如果”“假设”“就算”这类暗含起因的话,问问自己。毕竟只有前提正确,后面的分析才相对靠谱。

002 注意自己的情绪。不同的情绪会给大脑发出不同的提示。纠结于负面情绪时,人们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瞬间丧失分析能力,思维被情绪牵着走。


2.『有瘾的标签』


我们经常给身边的人贴标签,即使是用来记忆的模糊印象。这些标签几乎都和个性有关。“归因谬误”的概念:我们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他的性格,却忽视了真实情况。人们始终脱离不了初始标签的影响,这样对我们的判断很不利。

解决办法:

001 仔细观察。如果没有通过有意识的观察,给下一步分析积累足够的素材,那么你的判断基本都是没有依据的乱猜。

002 有意识的思考。学会分清主观和客观。多拿“他面对的情况是”“当时的条件有”这样的客观因素评价,少用“他就是”“他才不会”这样的主观因素做依据,你的判断才会更客观、更友好。


3.『聪明人的僵局』


越聪明的人,反而越容易陷入僵局。因为他们凭借聪明能干被领导表扬,被同事另眼相看,所以他们就认为自己很会思考,能用更高级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记忆容量较小的人在各种规则之间转换较少,能更快决定策略并坚持执行。而记忆容量较大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会不自觉地关注更多信息,同时在大脑里做各种复杂假设,最后能量耗尽,思考变慢。

解决方法:

001 减少思考。人一天的精力和专注力都是有限的,通过发呆、闭眼或冥想,隔离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减少精神损耗,为解决问题留有更多空间。

002 淡化结果。不可控的结果会让聪明人焦躁不安。而在做事之前,他们恰恰又十分关注结果,这让他们压力重重。在任务启动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安静,继而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不去管结果,就能减少压力影响,帮助自己正常发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930 晨读感悟】- 开个脑洞,让智慧之光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