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20180407 浅谈个人知识系统

      德鲁克曾说过“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和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不断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系统。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将知识管理思想运用到个人,形成经验和方法论,从而为个人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方法。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 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成倍增长。如何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无限的知识管理中,首先要对知识进行分类。知识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应用的角度,经合组织将知识分为四类: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从认知角度出发,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递,比如各种讲课、写作等。隐性知识的获得只能依赖自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比如我们的冥想、反思等。还有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学习的目标将知识分为专业知识、周边知识和社会知识。比如专业知识要结合自己的现在状况和未来理想,从自身的角色、责任和目标等进行引导识别,和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工具和方法等。周边知识则包括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而社会知识则主要体现在一些常识类知识,如社交礼仪、沟通技巧、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自我管理等。

  有了分类的标准,关键还在于知识的应用。古典老师在知识管理单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知识管理的两步半,接球——运球——上篮。接球就好比我们对于知识的输入,收集。运球就好比我们对于知识的整理组织,而上篮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输出。一个完整的个人知识系统就是一个不断输入整理和输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造知识晶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误区需要我们小心面对。

      第一个是不要成为疯狂的下载者。自己认识栖息谷有近十年了,从中了解了很多的管理知识,比如麦肯锡,比如思维脑图,比如一万小时定律等。其中的一个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不做疯狂的下载者。现在微信的收藏功能,其实也有知识管理的作用。只是收藏的内容,又有多少输出?又有多少被认真阅读并践行过?收藏只是走完了接球的第一步,后面的动作更重要。

    第二个是要合理选择知识管理的工具。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我们可以利用树状结构、关联结构、序列结构和数据结构等来进行联想建构。对于不同的知识结构,可以采用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比如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树状结构管理工具,却并一定适用于数据结构的知识管理。在不同的管理工具间合理选择,不局限于一点。

    第三个就是知识输出的形式局限在写作和讲课。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输出。古典老师认为,知识管理的输出方式有:内容、技能和判断。而写作和演讲是输出内容的常见方式,但就输出内容而言,还有PPT、谈话等其他方式。

    个人知识系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核心还是要服务于个人的发展,要围绕个人职业需要,用一种功利性的态度来筛选知识,用问题导向来引导自己的知识拓展,做到“用什么,学什么”;我们需要做好分类,练好“接球、运球和投篮”的两步半法,用更多的输入来滋润输出,形成良性循环。最后分享古典老师的一句话:老事情记文档,新事情搞复盘。

你可能感兴趣的:(1178|20180407 浅谈个人知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