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

龙泉青瓷是中国特色传统制瓷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龙泉青瓷现阶段的杰出代表早在南宋时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龙泉市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500多处,龙泉市境内有360多处,史称龙泉窑。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1张图片

“China”既是我们国家的名称,也是瓷器之称,“中国”即有着“瓷之国”之称。浙江是瓷器发源地、发祥地和发展地,从商周时期德清东笤溪流域原始青瓷的出现;到东汉时期上虞曹娥江流域成熟瓷器的成型;再到唐五代慈溪、余姚上林湖一带越窑青瓷的登场;宋元时期,窑场流转到了浙西南瓯江流域的龙泉,烧造出了单色釉的瓷器的巅峰之作,把中国制瓷史推上了顶峰。

龙泉,可以说是青瓷最重要的产地。而这,与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2张图片

“龙泉当地有很多稀有元素,其他地方没有。哪怕就是在现在科学最发达的国家里面,它知道我们龙泉青瓷的化学配方,但是他配不出这些天然的原料。所以这种优势是在世界上能够立足的。”夏侯文先生告诉我们。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3张图片

在接触夏侯文先生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老先生是龙泉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唯一一位不是当地人,也是唯一科班出身的陶瓷学者。

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夏侯文觉得自己在这里未必会有好的发展,因为景德镇做瓷的人太多了。而就在他犹豫未来方向的时候,他“遇见”了龙泉青瓷。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4张图片

“那个时候我在北京故宫,还有浙江博物馆都看到了龙泉青瓷。学陶瓷的人他一定要学陶瓷史。一部中国陶瓷史里面半部都是龙泉陶瓷史。很长一段历史就是讲龙泉青瓷的。我就知道龙泉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一般的。所以这样,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填了杭州。”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5张图片

原本以为会来到杭州工作的夏侯文没想到自己分到的是龙泉。当时的龙泉,条件各方面都相对艰苦,但依着夏侯文的性格,既然到了这里,那就在这里把事情做好。

某一次,在景德镇的亲戚叫他回去,安排了很好的工作,但夏侯文拒绝了,他说我就是做青瓷,这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6张图片

老先生到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在和我们的沟通中,他依然强调着创新。

回顾自己在龙泉度过的大半生,夏侯文先生最看重也最得意的也是创新。在他看来,陶瓷就是器具,是要给人用的,工匠的高超技艺固然珍贵,但那是老百姓无法企及的工艺品,只是少数。而他希望做的,则是更多人能够欣赏和使用的日用品。因此创新,让更多人接受和感兴趣,是最重要的环节。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7张图片

“改革开放了以后,做青瓷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越做越大。但是瓷器大了,没有装饰就不好看。于是我就搞了创新,我把绘画放在上面,绘画也走了很多弯路的,因为本身这种胎体是铁箍的颜色,灰褐色的。画上去有一些颜色显不出来,我都是用白颜色画。在90年代末,一斤颜料要80、90多块钱,等于现在的好几千块。画三个瓶子就用完了,成本太高。我就想了个办法,我用泥巴来代替,没想到画出来效果反倒很好,因为龙泉窑弟窑的颜色不开裂的,哥窑的颜色品种喜湿,使他能够产生裂纹。我把东西画上去,画上去的东西毕竟比较薄,它的胎体是比较厚的,胎体要开裂,这个薄抵抗不住。就给他拉开了,这种无形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8张图片

当时的国家博物馆派专员品鉴夏侯文老先生的这款作品,称其为开创了哥窑史上的新纪元。

像这样的创新和设计老先生还有很多。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9张图片

老先生现在每天依然会伏案设计,每一张图纸他都留存着,图纸上清楚地标明了制作的工艺、尺寸、规格,制作瓷器的人只要根据他的图纸,就能完成一件作品。

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_第10张图片

用老先生自己的话说,做的方面他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他要把自己脑子里的想法留下来。待到百年以后,他的思维、他的想法依然可以为后人所了解,那些他珍藏的图纸,也将成为后人学习青瓷制作的教程。

这是可以看到的财富,这是一位青瓷大师的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谷雨丨耄耋之年,他教会我们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