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究竟怕什么

医生究竟怕什么_第1张图片

作为一名医生的家属,我对社会上医患关系的新闻和话题尤其关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头条便会被医患类的新闻占据几天,一阵喧嚣过后大家便习惯性遗忘。而就在这喧嚣的遗忘中,伴随的是医学院的分数线不断下降;医生们告诫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朋友们的孩子将来千万不要学医;医生资源日趋紧张;很多地级市医院医学人才断档极其严重……

医生们究竟在怕什么令他们阻止自己最亲近的人继承自己的事业、让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如此缺乏荣誉感。又或者大多数人勉力地维持着自己内心中脆弱不堪的荣誉感而眼见行业日益凋零却无动于衷。

医生究竟怕什么_第2张图片

中国外科医学大家裘法祖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医生治病就是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一个“背”字,道出了多少医生的艰辛。

按常识来讲,渡河要用船。因为是在这件险事上的一个可控安全量,人们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它。而背,则意味着从下水的那一刻起,两人便结成了一对命运共同体。

大夫收治了一个危重病人,并不能打包票一定能令他痊愈出院。因为人体是一个太过复杂的系统,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意外。而人又具备很强的个体性,以往的经验并不一定能完全适用于下一个患者。所以在治病这件“险事”中,如若失败,病人付出的代价是生命,而医生却可能终结自己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有一位农民带着身患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来到某著名大医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医生救救孩子。

一位心地善良的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告诉孩子的父亲要做最坏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经过精心手术,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但是,在止血缝合中,患者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

虽然医生并没有过错,但死者父亲还是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到医生身上,纠缠不止,要求赔偿,导致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最终患上抑郁症,不幸跳楼自杀。

现实中,有多少医患纠纷是由于抢救或治疗失败后患者家属将失去亲人的悲痛转化成对医院和大夫的埋怨、仇恨,从而造成了流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看着坊间流传的“医院组织职工习武”的梗,不知是该贻笑大方还是痛定思痛。

医生究竟怕什么_第3张图片

其实没有哪个医生会把自己的职业当做儿戏。学医的艰辛众所周知,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如果再读博,那一辈子最好的年华就几乎都奉献给读书了。好容易等到了参加工作,再从实习一步步走到医师,从助手升级到主治,这期间需经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量和压力。面对生命,他们是不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否则为什么要干医生这一行?

最近,一位援疆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天夜里,他接诊了一名遭遇车祸的病人,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虽经全力抢救,病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医生告诉家属这个坏消息后,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然后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脏带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

丧事办完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同样的是大夫,面对同样的危重病人都做出了相同的举动,可结果却截然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意识”在大众心里根深蒂固,使得我们总有这么一个想法:觉得自己在医院交了费就是大爷,医院和大夫的服务必须令我满意。殊不知医生面对的是一个很艰难的状况——人对未来的一个巨大的预期,而这个预期又不可能完全达到

一个急诊室的大夫,即使遇到了病况从未见过的病人也必须收治。面对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在治疗的很多关头大夫都必须赌:这一针到底打不打,打下去,病人有可能有生命危险,不打,又有可能眼睁睁看着患者死亡。

再回到那个问题,医生究竟怕什么?他们要面对的东西有很多:除了病魔,还有在面对两难的时刻,愿不愿意把自己搭进去、还要时刻顾及病房外患者家属那“上帝”般犀利的目光。

医生只是背患者过河的人。一旦下了这条河,患者的生命就全部托付给了医生,能不能顺利渡过去,除了医术,有时甚至还得靠一部分运气。

作为患者或患者的家属,在面对着这条湍急的河流时,能不能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所谓消费者的傲娇。让我们的医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业务上,不要让他们在面对如此多不确定性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人生安全。

不要一次次破坏这本属于平等协作的关系,因为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可能还有我们孩子的未来。



喜欢请点赞

爱我请关注

支持请打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生究竟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