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这么火,我们来看看腐败的另一个视角

《人民的名义》这么火,我们来看看腐败的另一个视角_第1张图片

最近《人民的名义》火起,易学习、沙瑞金、侯亮平(轻读三人名尾字有彩蛋)等人一时成为人们称颂的形象,作为主旋律作品,不失为一部诚意之作;这部剧让我想起阎真的《沧浪之水》,或许从第一视角来看待腐败的问题也是挺有意思吧。

不同于一般官场小说都在书写《贪官的自我修养》,但这本书却是在努力勾勒《贪官是怎么炼成的》。

小说主角池大为出身农村,在八十年代的美好时光里度过八年学医生涯,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种骄子气息,在理想主义思潮的浸泡下自我意识滋长,在世俗的眼光里难免清高,但那个时代的人貌似都有所坚守,换现在来说,叫“情怀”。

也就是这么一个文青,在小小的卫生厅里被慢慢磨平棱角,从一开始的义干云天,嫉恶如仇,到屈服环境后的谨小慎微,操弄权术,在名位下坠和上升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华丽的微笑曲线,仿佛是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嘲弄。

李安说中国人有着几千年的性压抑,其实几千年来老祖宗压抑的又何止是性啊!儒家框架下,官臣们从随从君主宴饮谈乐,到战战巍巍屈膝叩首,以至于现在,也是留下了某种群体性格。

民国初李宗吾的“厚黑学说”曾一度畅销,甚至被某些目的分子奉作圭臬,里面传播的“脸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不知在多少人心里默默诵念,引为真经。政治的东西,台前一套,背后一套,哪是初出茅庐的书生能接受的啊!

原本国与国之间没有的勾心斗角,后来也有了;原本只存在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后来官场也有了;原本只存在于庙堂之上的虚实哲学,后来社会的各个细枝末梢也都有了。

上帝在天上说“要有光!”,那又是谁在天上说“要有政治!”的呢?

池大为秉持着光明正大的原则,像春秋时期宋襄公不愿乘人之危固守军礼不肯“半渡而击”一样,直到身边的人因此开始受牵连拖累(分不到好房子,被同事挤兑,儿子烫伤医院不愿治疗),才慢慢“杀死过去的自己”,在砸碎了彷徨与操守之后开始攀附关系,虚与委蛇,识时务者为俊杰,世界不会亏待“守规矩”的聪明人,最终池大为坐上了“最年轻的卫生厅厅长”一位,小说结束于池大为给一生清白的父亲上坟一幕,让人唏嘘。

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坐一旁的老爸能够在人物出场的一瞬间说“一副贪官样”或“这是个好人”,好像在看旧戏似的,陈世美一出场还没咿咿呀呀就恨不得要狗头铡伺候。

若是他有机会看《沧浪之水》翻拍,怕是会时时刻刻拧紧拳头,不时用力拍大腿,就算在池大为官运亨通的同时也在心酸不已吧!

腐败是个大话题,不是一本书和一部剧说得清楚的,《人民的名义》也许带给观众的是包拯断案、海瑞罢官一般的快感,把坏人的嘴脸演绎得活灵活现的,就像个坏人,兴许从另一个视角看看腐败根源的冰山一角,能对坏人有另外一番的感受,正所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微信公众号:书影百味茶馆,一个gakki控的公众号。

《人民的名义》这么火,我们来看看腐败的另一个视角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的名义》这么火,我们来看看腐败的另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