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一场

梦回一场_第1张图片
文/凌透

1

“郑晓微,我爱你!”“郑晓微,我爱你!”白衣红裙的郑晓微像女王一样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她年轻的肌肤闪闪发亮,眼眸像乡下夜空的星星,更像森林泉水里的倒影,是诗,是音律,是童话。

那是1986年,郑晓微十一岁,四年级学生。她是年级的尖子生,是学校的明星人物,被几个情窦初开无心向学的胆大学长公开追捧着。那是真正的追捧:每天早晨抽屉的角落里藏着心形的“情书”;每节课后,一群男生围着她起哄;值日的时候,总有几个男生故意捣乱或者献殷勤。最壮观的是:每当她作为少先队队长去五年级做记录和卫生检查时,地面上总会有大大的粉笔字——“某某某爱郑晓微”。

对这一切,郑晓微始终“宠辱不惊”、傲然无视。

只有一个人除外,他叫段家琪。她会不由自主地寻找他的声音、他的身影。只要感觉到他在周围,她的举手投足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再说六一儿童节这一天,郑晓微穿着新做的红衣白裙,目不斜视地走向校园的大门,她侧耳倾听,并没有听见那个熟悉的声音,周围那群浑小子的呼喊在她耳里就有点嘈杂了。突然,声音都静止了,她刚觉出异常,肩膀就被轻轻环抱了一下,然后响起一片尖叫和口哨声,一个矫捷的身影像小鹿一样从她侧身飞奔而过,“郑晓微,我喜欢你。”那个少年的声音在她耳边回旋。她面红耳赤,心怦怦怦地跳,又故作镇定,穿过人群,泰然自若地走进自己班级,开始晨读。

自此以后,直至很多年后,郑晓微经常偷偷地回味段家琪的左手搭过她左肩的那一瞬间。那唯一的一次肌肤触碰,给少女时期的她注入了某种神秘的快乐和甜蜜。

表面上,她始终保持着尖子生的矜持。私下里,却想象过很多情景,很多方式告诉那个阳光又带点痞味的“坏”少年:“段家琪,我也喜欢你。”

2

2015年四月的清晨,四十二岁的郑晓微回味着昨晚的梦,竟又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梦中的少年还是十二三岁的样子,还是灿烂无比的笑容。梦里的她依然偷偷喜欢着喜欢她的这个少年,她觉得这种纯纯的感觉太美妙了,就好像她储存了三十年太阳的磨砂玻璃罐突然被打开,三十年前的阳光倾泻而出,明亮却不晃眼。有儿时奶牛夹心饼干的味道。

先生已经送女儿去学校,锅里照常温着热粥和白煮蛋。她并未为自己的梦感到愧疚,反而很想和先生分享这美好的感觉。毕竟谁会和一个小男孩吃醋呢。

女儿今年十一岁了,完全是个小屁孩。她无法想象女儿心里会藏着一个少年的可能性。她认为自己的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她小时候六七岁的年纪已经开始操持所有家务,已经懂得在成年人的世界察言观色,听得懂闲言碎语和荤段子;女儿六岁的时候偶尔还需要喂饭,还没有给自己洗过小手帕。郑晓微有时候听其他家长说现在的学生太早熟,心里还是比较诧异的。早熟的是她们那个年代才对?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校园里闹腾得鸡飞狗跳,经常把年轻的女教师气哭,一知半解地模仿成年人追求异性。

她突然有股莫名的冲动,很想知道那个少年现在长成了什么样子,在干什么?但是她马上又极端地想,也许他胡子邋遢,开始谢顶;也许他娶了个俗气的女人生了个很丑的儿子,每天游手好闲在麻将桌上混日子;也许他成年后身材矮胖,完全没了少年时期的阳光和灵气;也许他至今光棍,没有娶到老婆……

她的想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小学毕业后,郑晓微顺利地进入了县重点初中。一天,她意外地收到了段家琪的信。信中没有提及任何儿女情长,只是简单的问候,并说了点自己学校的情况。与小学时的“狂热”比起来,倒多了朋友般的赤城。虽然如此,当年的她却在厕所和被窝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最后的回信也是涂涂改改,慎重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语气。现在想来竟有种甜蜜的疼痛。郑晓微还记得当时他的字让她略为惊讶,好看得不像“差生”写的字。她寄出第一封回信后,暗自下决定:下封信只要他说喜欢我,我就告诉他“段家琪,我也喜欢你!”

可是郑晓微再也没有收到段家琪的信。

现在想来,郑晓微觉得段家琪辍学的可能性比较大。他那所初中招到的都是最差的学生,能坚持到毕业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中途辍学外出打工。

回想后来,郑晓微虽然为没有收到回信略失落过,但是等她真正进去青春期后,她却把那个少年忘得一干二净了。

毕竟,她只是纯粹喜欢那怦然心动的感觉,从未想过他们真正地花前月下。

昨晚那不可思议的梦又让她重温了三十年前纯纯的喜欢。

3

“我是段家琪。”郑晓微收到这条微信新朋友提示时,心跳迅速加快,而后竟然翻江倒海五味俱全。她也没料到自己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很久没有心动的感觉,也很久没有体验纯粹被喜欢的娇纵了。看见“段家琪”这三个字,年少时的自己在体内蠢蠢欲动。

“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郑晓微有种仍在梦中的感觉。

在点进段家琪的朋友圈之前,她发现自己竟然紧张地发抖了,她不明白自己抱有怎样的期待。

但是,段家琪的朋友圈显然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期望。他的相册多是奢华的珠宝图片,历史信息提到他自己的创作手稿,获奖作品,还有对他的专访,他竟然已是个小有名气的珠宝设计师!

郑晓微觉得太不可思议,甚至怀疑这个段家琪是不是那个段家琪。

这些高端、珠光宝气的首饰,离自己的世界太遥远了,她想,她甚至在翻阅时尚杂志的时候都不会特意关注。近期对他的专访里提到他的设计作品获得几十项国际大奖, 主要由比利时皇室和欧洲国家元首佩戴。郑晓微也算个元老级文艺青年了,平时喜欢舞文弄墨,但看看专访对段家琪的评论“思维旳行者”、“灵魂的造就者”……就觉得自己有些小儿科了。

她看不懂那些钻石珍珠玛瑙等宝石堆砌的饰品,但是她喜欢段家琪给它们取的名字——“风的流浪”、“诗人的心”

“远方的恋情”……

郑晓微觉得自己似乎看见了段家琪的精神王国。而那个调皮捣蛋吊儿郎当说喜欢她的少年呢?她不认识任何一个,任何一个对她都是陌生的。

但她又突然很笃定地认为那个笑容灿烂无比的少年内心就该有这样的诗意,和今天的他是一脉相承的。她竟忘了早上她想象的潦倒。

她想起那封唯一的读了无数遍的信,当时信中“朋友”二字莫名地感动了她。“我的朋友”多么亲切,就好像他们彼此相识相知。而实际上,他们甚至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他嬉皮笑脸地混在人群里,她不可一世地高昂着头。

“他怎么得到我的联系方式?他为什么找我?他一直没有忘记我吗?他结婚了吗?他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郑晓微翻阅了他微信的所有历史消息,但是没有找到他私生活的蛛丝马迹。

郑晓微靠在床头看书,心思却都在手机上。手机一收到提示消息,她就惊慌失措。身边的先生已经熟睡。

然而,当天晚上,她并没有收到段家琪的消息。

4

“女儿和你很像。”

段家琪的自信在于:明明是他曾死皮赖脸地单方面“追求”她,却自然地以朋友的情意给她写信;今天也一样,明明隔了三十年的光阴,明明不是很熟,他却一上来就说家常。

郑晓微却踌躇了一会儿:需不需要假装已经忘了他?

她笑自己过度紧张,于是回了一个笑脸;又担心他觉得自己不热情,于是小心翼翼地加了一句:“你变化不大。”

“你不一样了。”段家琪回得很快。

她正诧异,很快又收到一条:

“温润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公主殿下看起来平和了很多,哈哈”

她笑了,如果换做别人,她肯定会忍不住秀幸福:都是拜自己先生所赐。但他是段家琪,她刻意避家庭不谈。

“岁月打磨的。石头变珠宝了吗?呵呵”她也惊讶自己竟也自然地开起了玩笑。

“你忘了自己是大家眼里的钻石了吗?”

也是你的吗?郑晓微的心颤抖了一下,又像打翻了蜜罐一样化开了。

“不知道大家现在怎么样了,你怎么做了珠宝设计师?”

郑晓微故意绕开了话题,段家琪也配合着不提。他们开始像多年未联系的朋友一样真诚地聊起了自己。

当年段家琪给郑晓微寄了信后就转校去了一所初中高中连读的军事化管理的中学。那所学校的管理有失人性化,但是对于段家琪那种脱缰野马倒是大有益处,高中的时候成绩普通的学生流行学画画考艺术专业,他发现自己有点素描天赋,也跟着一个老师学画画,后来他勉强考进一所大专院校,几番折腾后才主攻了珠宝设计专业。

现在,他和她生活在一个城市。

有一天,段家琪说要去伦敦参展,把参展的作品发给郑晓微看。郑晓微震惊了,原来钻石可以这么纯粹优雅。他那个系列作品叫《倾城》,是一套首饰,由皇冠、项链和耳坠组成。除了项链上有一颗黄宝石,其余材料是清一色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钻石。

在作品简介里,段家琪说它的灵感来源于自己少年时期的初恋,在绘制手稿的时候,他通过笔触深入探索内心深处初恋的形象和第一次怦然心动的感觉。

郑晓微看见这段话时,面红耳赤,竟有被告白的感觉。但是很快又否认自己,他说的应该不是自己吧,他们哪能算得上初恋呢?

段家琪关于这个作品没有再多说什么,郑晓微也没有勇气捅破,他们很默契地就这个话题沉默。

只是每天有事没事彼此都多了一个定向发消息的人。

“快起床,下雪了。”

“南京街的千叶寿司很好吃。”

“今天的天空真蓝。”

“昨天睡晚了,好困。”

“推荐电影《时空恋旅人》。”

也会聊和过去有关的话题,比如母校旧址被改成了养老院,比如当年植树节种下的小树苗变成参天大树又被砍掉了……

5

郑晓微和先生的感情很好,两人也是难得的知己型伴侣。只是十几年的光阴,已将爱情转变成了友情和亲情。因为懂得,因为确信,反而没了激情和患得患失的波澜。

段家琪的出现,仿佛是鱼缸投进了一条新鱼,看似一片小水花后就归于平静,波澜不惊,实则鱼儿在水中欢快地乱窜呢。

“明天降温,记得添衣。”一句普通的提醒也有了调情的效果,让郑晓微小兔乱窜,还有一天的好心情。

郑晓微觉得自己又沐浴进了阳光里。她在镜子里看见自己带笑的媚眼时,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久违了的恋爱的感觉吗?

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让她紧张了。她从未想过自己会遭遇婚外恋,这是有背她的道德观的,也有损于她和先生忠贞爱情的骄傲的。

但是谁也阻止不了她每天枕着段家琪的消息甜甜地入睡。

一天段家琪轻描淡写地说他知道一家小店的意面特别好吃,是他认识的一个意大利朋友开的,他预约了周日的位置,请她一定要去尝一尝,并将地址告诉了她。

那附近是有名的情人街,环境特别浪漫有格调。

郑晓微有点恼怒段家琪的自信,甚至没有问她是否愿意。她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了:她想象他们各种见面的场景,细微到肢体和表情。她有点紧张。也许他们会拥抱,这样三十年前的那个拥抱就圆满了;也许他会重新提起少年时期喜欢她的细节,她就可以见机故作随意地说,‘当年,我也喜欢你’;也许他会来一次成年人的告白,那么她该怎么办呢?郑晓微突然发现她从未想过,成年的段家琪和成年的郑晓微会发生什么,或者她希望发生什么。

“约会”前两天段家琪让她推荐几本文学书籍。她仿佛收到一个指令一样,充满热情地认真整理这几年看过的书,列出所有清单,然后开始回忆筛选,很多书又重新翻了一遍,又结合段家琪的阅读经验,最终选定十本,每本书都写了推荐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她脑海里出现最多的竟然是和先生的对话。这些年来,几乎每看一本书,不管喜不喜欢,她都会和先生聊读后感,孩子没出生那几年有时候深入探讨到天亮还意犹未尽。她的思想、视觉、逻辑、审美的成长,都有先生无形的指导。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既爱她欣赏她赞美她又给她无限的自由,从恋爱开始他就从未吃过醋生过疑心。郑晓微起先还取笑过他的自信。

她想起刚认识先生的那天。那时,他们还是大三的学生。先生穿着粉T恤破牛仔,右耳戴耳钉,鸭舌帽半遮住染白的头发,痞痞地看着她。初秋的阳光洒在他身上,郑晓微看见他茶色墨镜后的眼睛明亮极了。那年,他们二十岁。

二十岁的先生和十二岁的段家琪奇妙地重叠了。

郑晓微没有见过二十岁的段家琪,但是想必和十二岁的段家琪应该不一样吧?

6

周六,她和先生在自家阳台上喝茶。女儿在书房练琴。

“真是久违的太阳。”先生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早已没了当年的痞味,看起来温润、内敛。

郑晓微附和道:“真温暖。”

“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我小学喜欢的小男生吗?”

“就是我们互相说过的少男少女故事吧?又怀念自己被追求的日子了啊?”先生调侃地笑了。

“他成为一个珠宝设计师了!没想到吧?”

“这么酷的职业?”

他们自然地聊起了段家琪,就像聊一个失联多年的同学。

郑晓微越聊越坦诚,他先生丝毫没有表现不满疑心或不耐烦,兴致勃勃饶有兴趣地陪她聊少年时期的感情,陪她猜测段家琪现在的生活。

郑晓微内心原有的一点异样和心虚不知不觉就没了踪影。

最后,他们商量好明天一起去吃意面。实际上,每一次见同学朋友,他们都是互相带着对方的。

先生开玩笑似地说:“我也想见见段家琪,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郑晓微唯一担心的是:这样会不会将段家琪陷入尴尬的境地?

7

周日,郑晓微把自己和丈夫都精心打扮了一番。

此刻的郑晓微已经非常坦荡。

他们提前到了那家店,这是家很隐蔽的小店,布置得很温馨,桌子很少,都是预约的。老板中文说得很好,听说他们是段家琪的朋友,格外热情。老板安排将他们带到靠窗的位置,阳光刚好洒在餐桌上,说:“佳琪每次和太太来都坐这里。”听见这句话,郑晓微不知道为什么脸有点烫。

没过几分钟,一位女士挽着一位男士朝他们走过来,女的朴素大方,男的儒雅谦逊,身上依稀还有年少时的模样。

“郑晓微,我太太。”

“段家琪,我先生。”

他们相视而笑。

她听见“吧嗒”一声,一个磨砂玻璃罐被塞上了木塞。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回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