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乐之歌剧启蒙系列:魔笛序

胎教音乐之歌剧启蒙系列:魔笛序_第1张图片

《魔笛》是奥地利作曲家W.A.莫扎特创作的2幕歌剧,是他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35岁),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极度绝望的境况下所创,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

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胎教音乐之歌剧启蒙系列:魔笛序_第2张图片

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oderdie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的维登剧院首次公演;此剧首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热烈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后莫扎特在写给妻子康丝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刚从歌剧院回来,今晚照样爆满。

由此可见,当时听众的喜爱跟今天没有什么差别。

胎教音乐之歌剧启蒙系列:魔笛序_第3张图片

《魔笛》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

《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

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的变态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也有利考验和挑战。

另外,帕米娜的《啊,我知道了》和夜后的《心中燃烧着怒火》也同样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魔笛》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把德意志民族的优良品质,淳朴感情和清醇美丽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莫扎特振兴德国歌剧的夙愿,开创了德国歌剧以后的发展道路,对新世纪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请品味莫扎特是如何令人陶醉地将纯粹的喜剧与高雅的正剧糅合在一起的。这部杰作二百多年来俘获了无数听众的心。喜剧性与严肃性成分以一种通常很难协调的方式出色地结合了起来,但生活往往就是如此。莫扎特通过音乐成功地把日常生活中的这两种元素融为一体,迄今无人能够超越。

想要听音频者,可到“Wecele胎教音乐”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胎教音乐之歌剧启蒙系列:魔笛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