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之后,卢庚戌戴荃再批乐坛!中国真的无音乐了吗?

文章作者 | 疆梨

这两天的知乎上,出现了一个关于中国音乐圈的热门问题——“中国音乐圈最令人痛心的一刻是什么时候?”从六千多条回复里,可以看到不管是听众还是音乐行业的从业人士,对如今华语音乐的现状都不乏微词。

在高赞的回答里,可以看到不少知名音乐人士踪影,水木年华的卢庚戌表示“靠人设,没音乐”,“悟空”戴荃则坦言“如今的音乐圈,已是娱乐圈……”其实,唱衰华语乐坛已经是常有之事,此前也出现过诸如“你什么时候对华语乐坛感到失望”等众多提问,并在知乎上掀起了不小的热议。

郑钧之后,卢庚戌戴荃再批乐坛!中国真的无音乐了吗?_第1张图片

然而,从90年代的乐坛盛世,到如今的众人唱衰,无歌可听,华语乐坛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乐坛倒退”的锅又该谁来背?

十年”哑火“

不可否认,经历过90年代的巅峰后,华语乐坛在2004年前后开始进入迅速地衰落阶段。以周杰伦、林俊杰为代表的“乐坛希望”出歌速度放缓,此外新人鲜有,造成了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听众只能反复地听“存货”,难有新的声音能进入听众的耳朵。

当然,造成这个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互联网兴起后盗版音乐的猖獗。在传统唱片时代,实体唱片的销量关乎着歌手是否能以此为生,但互联网的兴起,让获得盗版音乐更加地方便快捷,于是实体唱片销量锐减。而实体唱片的崩溃无异于直接掐断了歌手和唱片公司的生路,以卖唱片为生变得愈发艰难,于是从业者转行的转行,干副业的干副业。

当然,在此之前大概两年的时间,彩铃业务曾经历过极为走俏的阶段。以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朗朗上口的歌曲,因为通讯业务的发展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这样的歌曲背后自然有诸多“土味”、“低俗”等方面质疑。然而就算到了今天,能做到全民皆知传唱度的歌曲依然还是免不了“土”的底色,比如像《学猫叫》这样的歌曲,似乎已经难以在传唱度和可听度之间做一个很好的权衡。

然而就算是凤凰传奇,也是最后一批走红与彩铃业务的歌手。此后,新人想要出头,综艺算是比较优质的选择。从《超级女声》的万人空巷开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一批综艺算是为新人提供一个成名的平台,也是近十年华语乐坛最为重要的人才“补给站”。但能出头的毕竟是少数,能专注做音乐的更是少之又少,成名后以影视综艺养音乐已经是一种理想的“曲线救国”路径,毕竟单纯靠音乐谋生只能饿死,已经是音乐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所以,从2004年到2015年的十年时间内,音乐因为大环境的改变,遭遇了一系列的动荡,音乐人或是转行自保,或是曲线救国,音乐质量下降自然“劫数难逃”。

音乐“回春”

盗版音乐横行对华语乐坛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到了2015年,大环境的变革已经让行业逐渐走向了正轨。

2015年是音乐版权意识觉醒的“元年”,这一年,国家版权局出台了被业界称为中国音乐史上最严“版权令”——《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此后百度、腾讯、网易等16家网络音乐服务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主动下线未经授权音乐作品220余万首,社会影响空前。

郑钧之后,卢庚戌戴荃再批乐坛!中国真的无音乐了吗?_第2张图片

这一年,版权执法利剑依法刺向各类侵权盗版的致命要害。“剑网2015”专项行动共查处行政案件383件,行政罚款450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刑事处理59件。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从这一年开始,正版意识逐渐觉醒,数字音乐平台纷纷下线未或版权的音源,并逐渐开始引导用户付费,提高音乐人的版税收入。除此之外,音乐人的维权意识开始觉醒,以“南京市民李先生”为代表的音乐人,通过多起著名的维权行动让听众开始重视起版权的重要性。

随着版权意识的觉醒,“音乐人有饭吃,音乐才能更好听”,似乎已经逐渐成为音乐爱好者的共识,也让听众开始愿意为音乐付费。当然,随着现场音乐的逐渐普及和火热,音乐人变现的途径已经逐渐被拓宽,在此期间,有众多的原创音乐人、独立音乐人开始收获了自己粉丝,并且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其实,从这几年独立音乐人开始走进人们视野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独立音乐人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曲风,并且凭借某种“小众”优势,获得粉丝的青睐,当然其中不乏很多优质的作品,而这些好音乐可能需要听众自己费一番功夫去发现。

之前郑钧曾有一番“排行榜上都是屎”的言论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但现实只是现在的排行榜已经逐渐变成了粉丝游乐场的缘故。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以前,排行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现在不管是歌单还是算法推荐,都足以为听众匹配到其需要的音乐。发现新歌的途径已经逐渐变得丰富,所以听众就没有必要执着于排行榜上不称自己心意的音乐了。

再结合卢庚戌、戴荃的言论,其实可以发现,现在的华语乐坛已经开始因为偶像工业的发展,展现出一定的“不适”。观众不理解蔡徐坤、鹿晗、吴亦凡这样的偶像,为何能够成为娱乐圈的顶流,占据着大量的人气和资源但难以产出相匹配的作品。只能说,音乐圈与偶像圈的边界在逐渐消融,如果偶像圈的核心玩儿法扎根在音乐圈,或许会模糊掉大众发现好音乐的途径。但拨开偶像这层迷雾,就真的没有音乐可听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能说无论偶像如何用音乐和人设营销,听众需要有判断偶像和音乐人的标准,以及拨开迷雾的方式。

巨星难再

事实上,华语音乐圈真的后继无人了吗?圈圈君觉得并非如此,只是音乐圈难以再出现下一个“天王”罢了。

众所周知,华语乐坛最后一个天王级的歌手要数周杰伦,自此之后巨星难再。而这也并非音乐圈后继无人佐证,只是这些年随着更垂直、更细分的音乐类型不断发展的结果罢了。

这两年,音乐行业最明显的现象要数细分音乐类型的发展。从《中国有嘻哈》、《即可电音》等综艺的大热,观众有途径接触了各种不一样的音乐类型,从民谣、摇滚到嘻哈、电子……音乐类型细分之后是观众的不断细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听众以听“小众”为乐。听摇滚的有谢天笑,听民谣的有赵雷,听嘻哈的有Higher Brothers……可以说,在这个彰显个性与特点的年代,确实很难有一首歌能满足大众的认可。

郑钧之后,卢庚戌戴荃再批乐坛!中国真的无音乐了吗?_第3张图片

此外,如果单以一两个音乐人的才华来判定华语音乐的未来也显得过于浮躁,如果再出一个“周杰伦”华语乐坛就有希望了吗?当然也不是。至少华语乐坛的希望,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景象,这样才是生命力象征。

所以对音乐人来说,既然难以做到全民皆知,还不如做点有个性、有特色的音乐。中国的人口红利预示着只要专注于某一领域,并且持续深耕下去,依然能够收获一大批听众。

而对听众来说,与其不断唱衰华语乐坛,不如再耐心一点,给这个受过重创的行业再多一点时间;又或者可以放下成见,试着改变发现音乐的途径,不要拘泥于排行榜上那些让你扎眼的歌曲,毕竟很多小众音乐人的作品真的很值得一听。

总之,不要太悲观,现在的华语音乐真的没有那么糟。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钧之后,卢庚戌戴荃再批乐坛!中国真的无音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