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第一次小实验

    上午第一节,“大家准备好材料了?”一个个全部高举起来。我发现,我昨天要求大家准备的是吃烧烤用的喝水塑料杯,因为我看视频是那样的,所以千叮咛万嘱咐,结果今天从拿的情况来看,至少都是塑料杯,不是玻璃杯,但我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不会因为这器皿的材质不同而影响实验吧?但我没有表现出我的担心。打预备铃时,我盘算着,视频说实验需要静止一个小时,所以我想预备开始,到第二节上课前正好能看到实验结果。就开始了这次实验。一板一眼的告诉大家,好像错了一步就会出大问题似的。先把几根头发放入塑料杯中,“注意,这是第一次,为保证实验能大几率的成功,咱少放头发吧”孩子们可真听话,看着一只只小手就拿了那么一丢丢。“然后把84消毒液倒入塑料杯中,倒到离瓶口稍微近点的位置”孩子们照做了。我说“现在安心上课,把杯子放在安全的位置。”由于第一节被抽测参加音体美的学生占了一半,所以剩余学生在教室安静读书,大概过了半小时,王子阳悄悄的跟我说“徐老师,张子谦的被子里头发消失了。”我说“啊?”伸了一个大拇指,让子阳回去了。大概快下课了,我走在大家中间,问问他们的被子有什么变化“老师,头发消失了!”“徐老师,李格的头发还完好都在”李格妈妈不知给孩子带错消毒液了呢还是消毒液过期了,我在开始的时候跟他们是一块进行的,那时就觉得不对,不过无妨,最后用事实说话好像更有说服力。“徐老师,里边黑色头发变白了!”当第二节课下课我回到教室时,正赶上王淑珍拿着一根头发“徐老师,这一半好软哦”我一看,这根长头发一半浸84较多,浅色变浅,轻轻一扯就断,而另一半颜色深,卯足劲才扯断。当我进了教室,有一个孩子问我“徐老师,如果我把新头发再放进去,会不会还能消失?”林翰“这个我就做了第二次,还能消失!”我表扬到“大家看看林翰,特别值得表扬,能够在老师的要求下另辟蹊径,重新研究一个新问题,真厉害”“徐老师,我也做了!”“我也做了!”好多双手举起来,让我很吃惊,挺会玩。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件事,我有以下思考:

1.在我刚看视频,而自己没有动手去做时,好想所有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得很严格,有边框,很小心。但看完孩子们做完后,我发现,哪有那么多边边框框,无非就是一个很好玩的实验,消毒液多点少点,头发多点少点都不影响,无非就是时间有长有短罢了。就是准备一个塑料杯,甭管是烧烤的塑料杯还是喝水的都可以。但没有去尝试之前就不知道。我这样要求又让孩子把“我”变成“我们”,把个体变为团体了。如果跟另一个班孩子玩这个实验,我会很轻松,也不去要求放多少,让他们自己去放,最后的结果和时间肯定是五花八门,啥精彩都有。所以实验要么自己以前做,要么给学生放宽要求,即使没有成功也无妨,再来就是。

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用到了尹建莉老师的这句话,整个过程,虽然教室里有很多声音,但我发现一点都不乱。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眼前的这一摊事,或者看看别人的,出于好奇。包括今天小组合作听写,大家互帮互助,乱而又不乱,真好。

3.老师的类型也有很多种,孩子最大的幸福是诞生在一个好的家庭,遇到几个好的老师。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为孩子的健康心智成熟去考虑。当一个老师费尽心思而又耗费时间的想把学生培养好的时候,请所有的老师都要保护好这个孩子。我们教师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我们就要努力去做成那样的老师。最荒唐的是我们应付了班级的孩子,却奢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位善待自己孩子的老师。想想都是不恰当的。此处省略…

    下午王老师让我交学籍带有家庭住址的表格,我就在群里挨个要每个家庭的住址,一节课的功夫,看到嘉妈发我一个当时她统计的班级那个表,正好就是我要提交的。万千感谢在心里呀,人都是以心换心。

    学校让通知今下午来一名家长帮忙批阅音体美试卷,我中午吃饭时还被提醒了呢,结果下午,新宇打电话“艳艳,你班家长来了?”“啊!我忘记了。”给一帆妈打电话,正在上班。心想,也不能等家长来吧,其他老师和家长都在批卷,新宇一个人批貌似不好,我就拿了红笔 先去帮忙,还没坐下,听到几个年轻老师在笑,笑了好一会,哈哈,事已经这样子,而且是自己忘记了,那就要弥补,于是坐下一块批起来,接着又合分,分卷子。忙完了,李老师让我先回来了。这件事很小,但我发现自己的自我判断和自我行为,不受他人影响的心态又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好事。

6.15 第一次小实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始有终的家长,一帆也是如此。

6.15 第一次小实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截取了嘉妈的这段话,不是为了自我表杨,就是想发表观点。倡议是好的,能体会到情感的人很多,能真正懂的人不多了,能懂了之后去付诸行动的就更少了,哪怕你不懂先去跟着做,这也好,但人也不多。所以这就像我跟学生说的社会是一架筛子。懂和不懂相差的是一个世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张宇可能是因为看我看《红与黑》?妈妈也给孩子买了几本类似的文学著作。很惊讶,影响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

    乔宇被我发现正在看文言文的很厚一本《三国》,我问“大体事能懂?”“能”“那很好”我随便提了几个,没问题。读书,有时候就要读稍微晦涩难懂点的,小地方读不懂没关系。

    下第一节,当我走出教室时,张铭就是这个样子,这家伙看书呀,不论时间、地点,我上课他有时都不听在看书。我感觉不会影响太多。 

    每个人都有烦心事,为什么朱德庸却能将人性的真实与讽刺当成乐呵呵的幽默来写,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我能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孩子们的“糟糕”,我觉得那“糟糕”是我文字里的现象,我在文字深处试图去看现象的本质,当我看到的本质越多,我就越理解他们,理解孩子,也爱护自己。

    一会儿去看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6.15 第一次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