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两面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来谈谈《浮士德》。

这本巨著,是歌德的毕生心血,从二十五岁开始写到八十余岁,浓缩了一个诗人、哲学家的全部人生和思考,与《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并称四大名著。

这样一本巨著,仿佛一座高山矗立在眼前。山顶云雾缭绕,山涧溪水潺潺。让人好奇、仰视、颤抖、眩晕。敢翻阅吗?敢攀爬吗?能到顶峰吗?能看到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下定决心去攀爬的,是一位导演,王潮歌。几个月前,全程观看了罗辑思维主办的读书会。十位嘉宾,王潮歌是第一个。看过印象系列,却没想到导演竟然是这样一个直率的北方女子。她用诗一般的语言,用坚强的意志,不容分说地推荐了这本《浮士德》。一般来说,对于强加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挣扎、逆反一下。然而,这颗种子在心中种下,经过几个月的发酵,终于成长成不可抗拒的意志力,终使自己颤颤巍巍地迈开登山的第一步。还想提一下我阅读的翻译版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钱春绮老师。《浮士德》通篇是以歌剧的形式、诗歌的语言呈现的,钱老师用中文完全还原了形式和实质,还保留了中文上的押韵,让人读着荡气回肠。知乎上有很多关于翻译版本的讨论,没有读过其他版本的,不好评说,只能说钱老师这个版本真心不错,值得一读。

既然是读后感,不能不说《浮士德》到底讲了什么。对我,又是难事。王潮歌说通篇讲的是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换。我没有王导的高度,或者因为才读第一遍还找不到真理,我看到的是浮士德充满矛盾的一生,在各种诱惑、投入、打击中不断升华,终于找到人生的真谛、获得了救赎。浮士德的一生,都在他的两种精神世界里挣扎,“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贴近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仙人的灵境。”于是,就有魔鬼梅菲斯特的有机可趁,用美食、爱情、狂欢、权力来诱惑他,期盼他的驻足、沉溺,从而在精神上战胜他。值得深思的是,万能的天主,居然愿意与魔鬼打赌,愿意让魔鬼去试探、诱惑一个人,因为天主认为“人在努力追求时,总是难免迷误。一个善人,即使在黑暗的冲动中,也一定会意识到坦坦正途”,“不断努力进取者,吾人均能拯救之”。这种对人性和善的信任,是歌德对全人类最深沉的爱。

关于魔鬼梅菲斯特,想多说两句。《浮士德》里的魔鬼,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抛开他时时作恶外,他对人类社会的种种虚伪、狡诈、执迷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反讽、嘲笑和打击。在《莱比锡奥艾尔巴赫地下酒窖》那一场里,他现编了一首《国王的跳蚤》,把小人的嘴脸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一声笑一声叹,这样的人类,竟是连魔鬼也不屑的。还有,魔鬼对于异邦的希腊文化毫无可控能力,就各种赖皮各种撒泼,让人哑然失笑,你看,魔鬼真的是人的另一面,“一个人不能在内心上克制自己,就极容易去支配他人的意志,使其符合己意而骄横放肆。”看着魔鬼在每个场景的作怪,看看浮士德的反应,或顺之,或先拒绝而后又控制不住,或痛定思痛,或坚决抵制,就好像看到自己。有些诱惑,太过显然,一下子就能抵抗;有些诱惑,披着甜蜜的外衣、如饮甘露,喝下才知竟是毒液;有些诱惑,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到底怎样才能修炼成不受诱惑、仅凭着自己的本能在世间行走呢?至少,《浮士德》告诉你不可能。你看,他“到如今已把哲学、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学,都彻底地发奋攻读,到头来还是个可怜的愚人,不见得比从前聪明进步”。也许这就是人生,纵然参透知识,也“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读《浮士德》,场景光怪陆离,中世纪的各种传说各种人物各种风情扑面而来。也许不能尽懂,但只要把自己化身为每个场景的人物,跟着诵读,就能瞬间到达书中的场景。感受自然的壮丽与慷慨,感受魔鬼的诡计和狡诈,感受凡人的无力和随波逐流,感受浮士德的痛苦和救赎。

王潮歌说,这本书值得多次诵读,每次感受都不一样。胡适说,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这一次,我看到了,每个人都有两面。你看到了自己的哪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