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闺蜜书

今天周日,在办公室加班。例行在朋友圈先发了一条牢骚。

“怪不得问我说为了个人问题是不是不要在本单位更好。这一大早给人改材料改到疯,老子也是半路出家啊喂,跑步也耽误了,早饭也没吃,脸又在过敏火烧似的。别抱怨了,抱怨会把好运气赶走的。好在任务不多两份而已,好在回家也不知道干嘛,在办公室挺好的。大姨妈来的三天吃的太好今早算断食吧。过敏慢慢退了,脸热大概是天气热。改材料当复习迎考吧。虽然是别人无视我越级递交但偏偏又转到我手上了,就当做报复也好狠狠改吧。”

两个钟头后,改完了,习惯性打开朋友圈编辑说说:“终于改完了啊……”写到第20个字时,忽然觉得很寂寞。这一大段自言自语,你干完活很爽也好你被人黑也好你想跑步也好想考试也好,都是应该出现在对话框而不是朋友圈的,最起码也是给“Dear Diary”的。

以前这种废话一般都是一股脑儿发给闺蜜的。

闺蜜是闺中密友的简称,密友密友,如果各种形式的闺蜜不分享小秘密,那叫老同学好了。

年少时我与各种姑娘都能合得来,有那种学习好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神,有那种害羞的小家碧玉,也有那种大咧咧的女汉子,还有那种各方面背景都与我差不多互相吐槽总能精准到位的战友。进大学后,认识的人更多,就感觉自己即使精分都不够用了。因为小孩子的交友方式很简单,就是与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和所思所想,朋友多的话意味着同样的话要说很多遍。久了久了你所认识的人就会自然地分流,有一些适合讨论形而上的理想和严肃的想法,有一些适合说自己心里那些郁闷和苦恼,有一些可以知道我心里最害怕和阴暗的部分,而有一些可以拿来一起吃饭玩耍。

大学毕业之后,时空转变,各奔东西,即使交流方式再发达,有很多故事你从头说起实在太复杂,你也不想再说了。朋友就渐渐分类成人生卦、困境卦、八卦。自然有那种很久没聊然而一聊就像是昨天才聊过的挚友,但也有一些仍然能够在三句内不用交代人物背景就能保持update我的琐碎人生的,就是我觉得所谓的闺蜜了。

有闺蜜的人都知道,与闺蜜说的话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情绪碎片,总是当下那些迫不及待屁大的事,即时八卦分享。闺蜜闺蜜,闺中发生的事儿能大过天?无非都是大姨妈啦买衣服啦春梦啦暗恋对象啦。但也就是这样的小事情,在培养彼此的默契。若只是一些人生大方向上的认同,绝不能有私下走着走着牵起手的亲密。如果还能与闺蜜再讨论神马时间黑洞啊禅宗啊生老病死啊,那就更加完美了。

从闺蜜身上,其实我们能看到自己未来老公的影子。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男子陪在身边,了解我的一切,懂我的笑点和哭点,熟悉温暖包容。那种状态的判定标准是,一起走在路上,你把包递给他要绑个头发,他头都不回自然地接过,与身边的其他人说话都还没停。

闺蜜的定义当中自然有这么一个前提,就是我说什么你也不烦。

没有人是不烦的吧,家人的话早就烦了,但家人就是拿来对立和发泄的。可是闺蜜,又有那么一层忌惮,总有一点小小的底线不能过。

如果近距离不可避免会有点小膈应,久了彼此发场疯也就忘了;如果过远距离,久了也就淡了,淡了也就忘了,每次聊天相距越来越长,于是每次聊天都像是不久前刚聊过的熟悉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聊到的陌生。

闺蜜,如果不能随着时间升华,就只能随着时间风化。

没有闺蜜能陪到老的。因为即使你一辈子不出闺,不代表人家一辈子自梳陪着你。闺蜜当人家老婆了,有一半不能与你再分享;闺蜜当人家妈妈了,照顾娃四脚朝天除了娃的照片也没其他与你再分享;闺蜜当人家的儿媳妇,婆媳龃龉即使她肯说你也听不太惯吧。

闺蜜的分手诚如闺蜜的结合,因为那些琐碎小事和少女情怀的分享而在一起,时间推进,各自时空和角色转变,如果价值观和见识再有所差异,勉强撑下去比表面夫妻还难为。

人生要走下去,最终还是和自己好好走下去。

这样看来,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总不会错的。闺蜜也许曾是你从摇篮起一直攥着的那条给你安全感的毛巾,可总是不知什么时候就弄丢了不见了;那些路人也许并不能给你最及时的慰藉,却是人生这趟列车上恒久遥远的陪伴。

自己这样打字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自言自语,或者就是另一种“与闺蜜书”。最好的闺蜜从来都是自己,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闺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