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浩文
近日, 《丽江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经丽江市政府批准实施。根据规划,丽江空港经济区的定位是建成“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次区域枢纽机场,丽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经济发展区”。
丽江空港经济区建成后,将成为我省继昆明空港经济区之后第二个依托大型机场的临空产业经济区,有望成为丽江市政府着力培育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新高地。
丽江将充分发挥机场优势
去年全年,丽江三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10万人次,起降航班达5.4万架次,在我省仅次于长水机场排名第2;货邮吞吐量超过1万吨,居全省第3。目前,丽江机场正在开展新一轮改扩建工程,预计2020年竣工。届时,其飞行区等级将上升为4E级,旅客吞吐量可达到1100万人次/年。
丽江民航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旅游业的拉动,同时也受到旅游业的制约。去年全年,丽江旅游总收入超过700亿元,仅次于昆明,是全省少数旅游收入超过GDP的州市之一。去年4月起,我省开展了“史上最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丽江游客增速明显放缓,直接导致三义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从2016年的20.6%回落到去年的4.7%,成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增幅。
与蓬勃发展的航空运输业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丽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位于全省倒数。以去年为例,丽江市GDP为340亿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三,仅好于深度贫困地区怒江和迪庆。其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旅游业,而其他产业较为落后,基本上乏善可陈。此次提出发展空港经济区,对于丽江而言,就是要依托全省第二大机场的航空优势,发展相关产业。
公开信息显示,丽江空港经济区规划的范围包括东至在建的丽鹤高速公路,西至三义机场改扩建规划范围线西侧,南至七河镇行政界限,北至拉石湾村,规划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其中三义机场功能片区规划面积约为7.3平方公里,临空产业、综合商贸等功能片区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丽江空港经济区建成后将具备货运、物流、仓储、综合保税等功能,并结合空港经济形成产业物流组团。其中,西部三义机场功能片区主要为三义机场运营、服务及保障功能片区;中东部临空产业加工区主要布局综合保税区,发展临空加工、临空物流;南部综合商贸区以发展商务会展、综合服务业为主。
规划中还将丽江南片区服务于空港经济的综合商贸、休闲度假、会展等综合产业进行了布局,以提升区域接待与服务能力。
我省首个空港经济区
昆明空港经济区是目前我省唯一一个临空经济区,成立于2014年11月。该区地处昆明市官渡区以东的大板桥街道,距昆明主城区约24公里,辖区面积396.6平方公里,南接昆明经开区和呈贡区,拥有中国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贵昆铁路、沪昆高铁、昆曲高速公路、嵩昆高速公路等大道穿境而过,区内还有地铁六号线、机场高速路,交通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
围绕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园的目标,昆明空港经济区着力培育临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临空产业园、航空物流园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业;以空港商务区、滇中空港商务广场开发建设为契机,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会展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依托综合保税区,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临空产业。
今年上半年,昆明空港经济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到位内资项目23个,到位内资48.5亿元,同比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项目3个,到位资金2850万美元。目前,空港经济区重点片区已引进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京东方新型显示基地等20多个项目。
昆明空港经济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与长水机场的发展密不可分。去年全年,长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473万人,排名全国第6位、全球第37位;完成货邮吞吐量42万吨,航班起降35万架次,三项指标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1%、91%、69%,在我省航空运输网中居于核心位置。
去年9月,国家民航局和省政府联合发布的《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指出,到2020年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700万人次,航线达350条,并建成S1卫星厅;到2030年,昆明机场将成为全球前10位的国际枢纽机场,全面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完成T2航站楼的建设。昆明机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必将带动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壮大。
同时,昆明空港经济区在配套设施方面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先后建成机场高速路、空港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自来水厂、公租房等一批重要配套项目,区域内已实现新建道路(含轨道)通车里程93公里,环长水机场道路实现闭合。同时昆嵩高速公路、东南绕城高速公路、沪昆客专铁路等重大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正逐步形成。
空港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速启动能投双创中心、世博文旅、华侨城等项目,尽快完成临空产业园、空港商务区征地拆迁后续收尾工作,加快实施航空物流园、空港商务区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释放发展空间,优化发展格局。
昆明要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国内外众多成功经验表明,将现代工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的空港经济已成为区域竞争焦点之一。空港经济区以大型枢纽机场为基础,但不仅限于此。发展空港经济要注重技术、管理和融资水平的提升,而不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叠加。一个发达的空港经济区需要把大型枢纽机场、区域经济背景、基础设施和政府管理以及大型物流中心等有机结合。
一方面,机场业务仍是空港经济区的核心,承载航空客运、货运、物流、机场购物、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等传统港区产业;另一方面,空港经济区作为开发区,需要依托中枢机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具有临空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起到区域经济“发动机”的作用。
我国政府对于空港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去年公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发展和建设临空经济,鼓励地方政府在业务规模较大的机场周边规划设立临空经济区,引导各临空经济区差异化发展,在“机场-产业-城镇”一体化协调发展方面先试先行。
当前,空港经济区是临空经济的主要载体,一般由省级部门进行审批即可成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蓝皮书2018》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超过30个省(区、市)已明确提出发展空港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划并进行建设的空港经济区有67个。其中,全国年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32个机场均已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
去年,复旦大学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报告》,对枢纽状况、开放功能、腹地经济综合交通体系等19个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了全国27个空港经济区。报告显示,2016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空港经济区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郑州、天津、深圳、武汉和杭州,而昆明仅排名第15位,与其旅客吞吐量全国第5的排名严重不符,其临空产业竞争力指标仅排名第17位,成为拖累综合排名的关键指标。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无论从枢纽机场、综合交通体系、经济腹地指标还是临空产业指标来看,综合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城市。而重庆、武汉、郑州作为中西部城市能够跻身前十,主要得益于临空产业的高速发展。以郑州为例,在枢纽机场和经济腹地指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其临空产业指标在27个空港城市中排名第一,成为空港经济发展的典范。
空港经济区,可以视为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前期阶段或是初级形态,申报更高一级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往往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出台的《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申报条件,其中刚性要求是所在地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应在10万吨以上,或者年客流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
去年以来,随着广州、上海、成都、长沙、贵阳、杭州、西安、宁波等8个城市获得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准,全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数量达到了12个。其中,2013年获批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昆明机场2017年的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8位,与其旅客吞吐量的排名相比逊色不少,但其41.8万吨的成绩,已经超过了申请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刚性条件。所以,昆明也在积极推进申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工作。
早在2015年,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纪恒就提出要积极壮大临空经济,推进昆明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和建设工作。2016年4月出台的《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旅游文化产业的目标中提到要加快昆明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也提出昆明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