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杨守平班+第1周第1次作业

R·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Interptation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appro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按照“事实 + 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来造句。看看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段子是《非暴力沟通》书中一个经典的片断,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感受(情绪)发生,都包括三个部分,四个层面。

三个部分:

1.事实部分:

2.感受部分

3.内心的期待部分。

四个层面:

一,被情绪感受绑架的层面,大脑使用的是感性(事实发生后。)

二,大脑脱离感性层面。(说出感受之后)

三,大脑恢复到理性层面(思考得出自己的期待是什么)

四:行动层面。(通过思考,开始行动,如何满足自己的期待)。

【本次作业】

A1:回忆过往

第一步,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个周末的晚上,我约好友一起去附近的大学踢球,同时带上自家孩子一起去球场玩耍,各自开自家车前往球场。由于我们踢球结束时间较晚,所以我爱人就和朋友的爱人一起带小孩玩了一会就打算先回去了,商量好留下我们家车,开朋友家车先回去。结果我爱人把我们家车钥匙一起带回去了,比赛结束后才发现,才赶紧打电话让我爱人送车钥匙过来。

我爱人过来以后,明显就感觉很不乐意,一阵抱怨,自己说好为什么又不把车钥匙留好,害的她还跑一趟,家里孩子还等着洗澡睡觉....巴拉巴拉,搞得我当时也很尴尬。

第二步,情绪

我当时的情绪,在所有球队队员面前被数落,当时真得觉得很尴尬,继而有点小小的愤怒和失望(如果不是有那么多朋友在场,我可能真的会控制不住会吵架,现在想想,那个时间情绪控制的还是不错)。

第三步,理性思考,情绪背后

第一点,我的尴尬、愤怒、失望感受是因为我爱人没有给我足够的尊重,在那么多朋友我是需要被尊重的(我也不觉得是大男子主义,如果在那样的情况下,我认为男人也应该给女人同样从尊重).

第四步: 如何才能达成期待

在第二天早上,等我心情稍微好点以后,我跟我爱人说起这个事情,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昨天晚上的情况(没有对错的失误),以及我当时的感觉和期望。我也知道她是因为家里小孩需要洗澡,讲故事睡觉,所以才会对突然出现的异常状态很恼火。虽然没有明说,但我感觉我沟通的目的也达到了(在以后这种情况下彼此都需要照顾一下对方的感受)

A2  :今后怎么用?

当以后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者其他冲突的时候,首先我会分析这个事情的本身(分析事实),然后告诉对方我的感受是什么,因为告诉对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的感受,这样做下来以后,给彼此一个缓冲的时间度过被情绪控制的阶段,彼此心态平和以后,给接下来解决问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真的要避免在头脑发热情况下说出对彼此无法修复伤害的语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汤+杨守平班+第1周第1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