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古文之“而”字

“而”是由因转果、由一转二、由初转终,或是进一步会如何如何的连接词。如: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意思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用政治体制为领导,法制来管理,使民众不犯法,犯则惩之。如此一来,一般人就会逃避(“民免”),钻法律的空子,若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就会自鸣得意,法律莫之奈何,毫无羞耻心(“无耻”)。

这里,由”民免“推向”无耻“。

”而“字一般可理解为而后、然后、继而等意思。

---------------------------------------------------------

有一个可以理解为“反而”,“却”的“而”,见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里,我的的理解是,“不忠”是由“与人谋”产生的,如果不替别人做事,如何能有不尽心的态度呢?如果理解成,替别人做事,却不尽心尽力,也无碍。不过我们要知道的是,替别人做事,为什么要尽心尽力?这好比我们讨论为什么红色代表喜庆、白色代表丧事,”忠“只是我们给自己定的一个标准,而并不是说替别人做事就得忠是一个定理。用反证法,如果替别人做事要”忠“是一条定理,那么替别人做事不忠就是伪定理,既如此,我们知道这条伪定理时常发生,甚至时常发生在我们自身上,那伪定理如何能产生呢?这如何能体现出”定”字呢?所以,由“为人谋”而产生“不忠”,是一种“继而”的结果,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注:传不习乎,百度百科为: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这是明显是不正确的。正解是:老师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吗?因为曾子还是一个学生,还非一个老师,且作为人生信则,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老师,都有自己可以汲取学习的东西。如果理解为自己教授别人东西,莫不是把自己当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了么?

-------------------------------------------------------------------------

如我博客的标题,此“而”字亦可如是解。

-------------------------------------------------------------------------

读书不多,只读到这几条古文,或许其它文章中会有其它意思,望知者纠正。

-------------------------------------------------------------------------

 --------------- 以上对论语的解释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