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即将发布订阅式收费产品,内容创业时代已经到来

Medium 即将发布订阅式收费产品,内容创业时代已经到来_第1张图片

二月初的Upfront Summit大会上,Medium的创始人(以及是blogspot, 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Ev Williams宣布一个重大的消息:第一季度将发布订阅式收费产品。

什么是Medium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Medium的话,可以到 https://medium.com 看一看。百度百科有一个简单的介绍:

Medium 是一个轻量级内容发行平台,允许单一用户或多人协作,将自己创作的内容以主题的形式结集为专辑(Collection),分享给用户进行消费和阅读。Medium 强调用视觉化的图文样式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用主题为核心的内容组织方式来聚合内容、用用户投票的众包形式进一步精选内容。对 Medium 这样的新的内容发行形式来说,作者、品牌不是最重要的,话题才是核心。

对应的,在中国的类似产品有「」、「十五言」、「字里行间」;以及一些更为垂直的如强调故事的「犀牛故事」,强调诗歌题材的「陌生人的诗」等等。

两年前Medium就成为我常规阅读渠道之一。得益于高质量的内容、美观的排版、完全无广告、鼓励长文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我从订阅的设计、创业等话题学到了许多。

为什么这个决定很重大

自从2011年开始,Medium总共获得来自洪山$1.32亿美元的。6年过去了,即便在2016年发文数和读者数量获得了300%的年增长,在2017年的新年开始,Medium裁员1/3,并关闭了纽约办公室。原因是Ev 认为Medium已经偏离初心。早在2012年的时候,Medium的愿景便是构建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体模型,让内容创作者本身的价值得到激励,而不是为了广告费而赚取读者的几秒钟的注意力。

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做出的决定。目前常见的的内容平台,如各种博客平台、微博、甚至是微信公众号,都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作者和读者。然而平台本身所需的服务器、带宽、开发维护成本并不免费。内容创作者免费使用这个平台,就不得不接受各种限制;平台的阅读者免费阅读着文章,作为代价,就是贡献自己的阅读喜好等隐私数据,换来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渐渐的,内容创作者开始追热点,写爆款文章,创作渐渐偏离初衷。作品本身已失去意义,作品背后的目的——转化,或者换来粉丝,才是目的。

Medium有着不同的信仰。他们相信,人们写着故事和想法,分享出去,去点亮人们,引起思考,学习知识是一件值得回报的事情。而非仅仅是获得几秒钟的眼球注意力。他们相信许许多多的有着深入思考的人想要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为深入一些,对自己了解得深入一些——而非仅仅来自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或者朋友圈微博。他们相信这样一个更好的系统——去支持人们是可能的,也是迫切的。

年初的Medium的裁员,受影响的多是与大公司、媒体、广告打交道的销售们。一个月后宣布的订阅式模型,则表现出一致的思考——即通过内容本身付费,而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这种逻辑。在国外,针对内容付费的例子并不多。Youtube Red的数十亿用户中,只有150万付费;音乐服务 Spotify 的商业模式稍有不同,付费订阅达到40%。尚且不清楚Medium会向哪一端收费——是作者端,还是读者端,又或者是与作者分享订阅收入等,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内容创业——商业模式上中国走在前面

惊奇的是,中国的内容创业在商业模式方面走在了前面(虽然我对大多数内容的质量都不喜欢)。罗辑思维的「得到App」在2016年获得了1亿的订阅费收入;知乎Live也收入颇丰;更不提不计其数开了赞赏的微信公众号、各种私密群等。

然而中国的逻辑却有不同。就我的观察而言,目前各种平台所包装出来的付费内容,多半是为了让读者感觉上好一些,跟健身房逻辑类似。从内容质量上来说,大部分甚至比不上《南方周末》、《第一财经》、《商业周刊》等,这些传统媒体的线上版本便宜到每年才一百多块,内容的密度和质量远超过大部分同类型的公众号、热文。

就我的阅读兴趣而言,Medium 传播量大的文章多半能够触动人心,读有所思。运营得好的专题往往跟进时代,文字优美,可读性强,一点也不输给专业的杂志。

然而不论出发点如何,双方共同特点是人们对高质量内容的渴望,对广告的厌恶。「内容本身是值钱的」这一点得到东西方的共同认可。这样看来,Medium新的商业模式应该会获得成功。但是Medium最终会获得类似于 Youtube Red 的低到发指的付费率,还是类似于 Spotify 的将近一半,我倾向后者。

而中国,哪一家最终会胜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Medium 即将发布订阅式收费产品,内容创业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