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疾病影像学表现

1.概述:

(1)腹膜后间隙是指壁腹膜与 腹横筋膜 之间的间隙。

(2)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又将腹膜后间隙分为前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后肾旁间隙。

(3)前肾旁间隙主要为消化器官,肾周间隙内含肾上腺、肾脏及其血管和肾周脂肪

(4)CT最有利于腹膜后间隙病变检查。

2.腹膜后纤维化:

纤维组织包绕血管和输尿管使其受压狭窄,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包绕血管和输尿管,

强化程度与活动性相关,

活动期明显强化,静止期强化不明显,

但可表现血管和输尿管受压移位狭窄的表现。

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多为恶性,

X线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和占位性改变,

CT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范围和大小;

大致判断病理类型。

混合型脂肪肉瘤CT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并含有脂性低密度灶,

MRI抑脂可见高信号灶明显减低;

平滑肌肉瘤有广泛而不规则的水样低密度灶;

神经母细胞瘤常有斑点状钙化,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

以上均表现为不均一强化。

4.腹膜后淋巴瘤:

腹膜后某一区域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

随着病变的发展,受累淋巴结可相互融合成分叶状,可有主动脉淹没征,

增强可见轻度强化,而坏死的淋巴结可见无强化的偏心性低密度灶。

主动脉淹没征: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为主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移,致使其显示不清,呈所谓的主动脉淹没征。


5.腹膜后转移瘤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实质性肿块和淋巴结增大(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腹膜后间隙疾病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