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为,庄子之智……

原创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_第1张图片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

君子之为……

樊迟问稼,何立天下?

子责宰予,君子孰取?

樊迟问稼: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等樊迟退出去了,孔子 说:“樊迟是一名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子责宰予:宰予问孔子:“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予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予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_第2张图片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

庄子之智……

不材之木方以寿,能鸣之雁幸得存;

似是而非免于累,无誉无毁谓其伦。

庄子行于山林中,见一树枝繁叶茂,百余年无人伐。弟子问其故,樵夫曰:“此木无可用。”庄子曰:“此木因不材方得天年。” 后入故友家,主人欲杀雁相待,下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杀何者?”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弟子问于庄子:“山中之木,以不材得存;主人之雁,以不鸣而亡。先生将何处?” 庄子答曰:“似之又非无誉无訾是为道。”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

大自在

倾心学佛心相持,修身净心心自知;

佛心本是无所住,心存分别业生时。

小善如尘,却为福念,滴水虽微,能满大器……

暮春枇杷已渐黄,暖风携雨遍新妆;

月下拾花煮清酒,付与征鸿寄故乡。

世人皆圣人之日,即无圣人之时。亿万佛土之外,西方净土,诸佛极乐。所至者皆佛,所行者皆乐;佛不以己为佛,乐不以乐为乐;无色无相,无佛无乐。学佛至极应为弃佛,此方为大自在……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_第3张图片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

文章写到这,思绪突然穿越到了西汉中期王昭君的那个历史卷篇。

常叹命运多飘零,今为昭君诉不平;

马踏枯草荒沙路,人依寒风冷月行。

昔时只因颜色误,未入汉宫御图名;

不怨画工毛延寿,惟恨元帝本无情。

王昭君是西汉中期时代人物,确实与司马昭不属于同时代人。

不过避名讳与时代并无相关。在三国之前王昭君就称之为原名,但晋朝成立之后,就只能称呼王明君了(昭与明意义相同),简称为“明妃”在整个晋朝都是如此称呼,但是晋朝灭亡之后就不必如此避讳了,故称回王昭君或称明妃都可以了。

刘备的谥号是昭烈皇帝,但是晋朝陈寿写三国志时为避讳司马昭名讳,给刘备立传时只能称为《先主传》。由于称呼习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在刘备称帝后也称呼其为先主。

又比如,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菩萨当属观世音菩萨,但到唐朝初期时为避讳太宗李世民名讳,在其后的整个大唐朝都只能称为观音菩萨,而不敢有“世”,直到唐朝灭亡。但由于习惯,在唐亡的后来,观世音菩萨和观音菩萨都有称,直到现在。

正如如此,晋朝虽然早已灭亡,但称呼王昭君和明妃的却一直并存至今。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_第4张图片
君子之为,庄子之智……

就用以下的今昔随感,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祝诸位吉祥安康!!

桃符烛火爆竹声,新岁迎春正三更;

唯恐雪融冬梅落,却待寒风到天明。

旧念复来月渐暗,别绪重提日未升;

帘垂珠落酒已冷,和衣伏案伴青灯。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之为,庄子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