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农村观察记

    今年春节我发现了农村的小洋楼特别多,其中很多还是欧式风格的。这些小洋楼一般也不是很高,2层或3层,但很数量众多的分布在公路沿线。这些小楼已经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的村落已经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将主要变成带状,沿路成带。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运输的方式发生变化了,不再依靠肩挑手扛,主要依靠车辆运输。

     农村的住房条件在这几年已经大幅的改善了,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独栋的房屋。我也走进了几栋这样的小楼,里面的装修不算很高档,但绝不是简装。农村的人均住房条件已经超过城市的人均住房条件。这是农村财富积累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房屋都是最主要的财富沉淀物。这些房屋告诉我,农村的确已经富起来了。

     我还看到另外两个农村富起来的标志。一是大闸蟹进入了乡村定点销售。能够定点销售,肯定是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二是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私家车。在以前农村的车主要是生产用车,现在更多的是生活用车。

     与农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镇变化不大。农村人的眼光已经跳过小镇,直接看向县城,市城,甚至省城。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交通便利的情况来看,小镇都没有多少价值。小镇里的人更是先一步看向城市,早已经开始向城市转移。小镇作为交通不是很发达时代物质交换的中转站,有其重要作用。但现在小镇的价值已经变得不大了,尤其是那些能1小时内到达县城的小镇,农村已经可以直接连线到城市。将来小镇会更加没落。按照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果交通继续发展,县城的价值也会像小镇一样快速贬值,尤其是那些能1小时内到达市城的县城。这些都还只是我的逻辑推理,仅供参考。如此发展下去城乡会出现很严重的分化,城市也会出现很严重的分化,核心城市会变得更强大,中间地带变得很薄弱。

     今年我还看到农村的另外一大变化。稻田中很难看见人的足迹,稻田中的足迹已经被明显的车轮印代替。农业机械已经在农村普及。种田变得非常简单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田地变成了荒地。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断,农村人是勤劳度下降了,还是认为种田的经济效益太差。

     对于农村还有一个关键的观察对象就是人。很多农村人都进入城市打工了,也有一些人掌握了一些生存的劳动技能,不再打工。他们见的世面确实多了,但思维方式并没有大幅的变化,综合素质也没有大幅提高。他们大多都是停留在多赚钱的层面,还是处于解决生存问题阶段,还没有进入主动提高自身价值,升级自身思维水平的层次。我见过的几栋小洋楼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书房。他们还没有在潜意识中觉得学习是重要的,尽管他们会遇到问题或者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说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聚集在一起干得最多的还是打牌和吃饭喝酒。

     以上是我这个春节的观察,视角视野有限,自身水平也有限,仅供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节农村观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