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中国通史》系列之短命隋朝

曾几何时,我一直搞不懂隋字的由来,后来“度娘”告诉了我。杨坚原为随国公,但“随”字的“辶”意思有忽走忽停不稳定之意,于是他便弃了“辶”,创了“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之名。

随着国家再次统一,百姓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但百废待兴,战争所留下的创伤还需要一点点的缝合。但隋朝自建立至灭亡仅仅经过了三十八年(公元581-619),活脱脱一个800年前王朝的翻版。但诡异的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其建立的各项成就却极有光辉,以至于后来唐代三百的统一基础,也可说是隋替它奠定的。

政治步入了正轨,对于隋文帝杨坚来说,最要紧的还是巩固皇权,为此,他施行了两个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的制度。

一是确立三省六部制。

前文中我们发现,由于皇帝的无能或幼小,总会有一个首席辅政大臣独揽朝政,他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培养自己的亲信,将强敌调到边防重镇或是直接用借口杀掉,随着时机的逐渐成熟,以“禅让”的名义改朝换代,夺取政权,包括杨坚本人都是以此来谋朝篡位。

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三省长官共同协商政务,既可集思广益,又可增加决策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节制了君权。

从分工上来看,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将制国的方略传达出去,;门下省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就是替皇上筛选出有用的奏折,以供其阅览;尚书省设在宫外,总领六部。也可按构思(中书)、审核(门下)、执行(尚书)这样一个操作顺序来理解。

尚书省权分六部,这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也让部门之间互相牵制,提升了机构运转的交给,也由此加强了皇权。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财政、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祀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军队训练、兵籍、军械、军令,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以及贵族的生活用品等。

二是设立科举制。

任何时候人才都是稀缺的。此前的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以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该制度只认家世,不问贤愚,所以世族弟子即使是个白痴也可以做官,并且世族弟子不问国事,终日清谈,而他们之间联姻的标准又必须是门当户对,所以平常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入仕,因而造成社会风气浮靡。

科举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谁都可以考,借以把优秀的读书人选拔出来,使得他们在政治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并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效的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客观来讲,此时选士制度只有秀才科,对实际取士作用并不是很大,相较于唐代科举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为今后该制度的成熟打下了一个良好开端。

这是其积极的作用,消极方面是,科举制毕竟是由政府主导的教育和人才选拔体制,通过用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使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产生了绝对依赖,令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完全消失在了中国历史上。同时,“学以优则仕”的思想贯穿至今,其他成才途径都被认定为“异端”。看看现在报考公务员的数量,人数之多让人胆寒,同时我也想让各位都问问自己,考公务员是自己的追求吗,虽朝九晚五时间比较固定,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自由,并且在不少时候处理人际关系变成了一件极为牵扯精力的事情,反倒不如开个咖啡馆、开个网店过得快活。

闲话少绪,这两项皆是政治方面的举措,经济方面,解除盐酒专卖之禁,增强了市场流通;整理户口,防止避役避税;设仓贮粮,官仓供给军队,义仓用于饥荒时赈济灾民。另据唐人估计,文帝末年所存之粮,可供政府使用五十六年,如此富裕的政府史所罕见。

由此我们可看出文帝政策之高明,但人无完人,在杨坚执政晚年,他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致使隋朝迅速灭亡的错误。

文帝有五个儿子,但与众不同的是,五子都是皇后独孤氏所生,他还曾一度因此而引以自豪,认为不会有嫡庶之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独孤氏性格奇妒,不但文帝的私生活大受其约束,据说她还对臣下纳妆生子都很厌恶,常怀恨意。可以说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女权主义者,是一个一夫一妻制的忠实捍卫者。她能让老公隋文帝一辈子服服帖帖,一生只娶她一个,单论这手段,这功夫,就不是寻常之人所能做到的。(详见《最霸道的皇后:让皇帝老公一辈子一夫一妻的隋文帝皇后独孤氏》,作者不祥)

此处我再多说几句。如果你认为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那我告诉你这是错误的,准确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儿子叫嫡出,妾生叫庶出。古时的伦理道德观念很严,所以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时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所以袁术总看不起袁绍,并曾这样笑话过绍,‘你看,怪不得是小老婆生的,干不成什么大事。”

言归正传,当所有的儿子都是嫡出时,文帝乐了,认为骨肉相残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家庭里了。但同父同母又怎样,太子杨勇虽好学,却性喜奢华,铺张浪费,使得崇尚节俭的文帝产生了不满情绪,再加上晋王杨广联合想助他夺嫡的大臣一起诬蔑陷害杨勇,而杨广不仅仪表不俗有文采,又出任过平陈之役的统帅的。所以最终文帝废勇为庶人,而立广为太子,这,就是那个错误的决定。而杨广,也就是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

人常说,“知子莫如父”,但可怜的文帝竟然没有看到他的儿子早就觊觎皇位,做了几年太子实在忍不住了,心想这老家伙怎么还不死呀,遂暗中指使宠臣张衡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杨坚。至于他那几个亲兄弟的结局,曾经的太子杨勇被害,一个早就病死,剩下的两个被处以终身幽禁。至于说杨广还曾奸污了其父亲的女人宣华夫人,这一事件的历史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杨广此人兼有南朝昏主和北朝暴君的特性,一方面博学能文,奢侈放荡;另一方面又猜忌凶忍,果于杀戮。说他凶忍有这样一个例子,隋代著名诗人薛道衡曾写过一首诗《昔昔盐》,描写的是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一句是“暗牖(音同友,窗户)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意思大概是她居住的房屋内窗户昏暗,到处都满悬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废的屋梁上,剥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当薛因犯事被处死后,杨广气愤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你小子死到临头了,看你还能不能写出描写思妇的诗。

至于说他奢侈,那最显著的例子就莫过于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了。

隋文帝为了将关东粮食便利的运至关中,也为了兴兵伐南朝陈,开凿、修建了一些运河,而隋炀帝开运河主要的原因是方便游乐,不仅银两花费巨大,而且动辄就征用百余万民夫。不过,虽然杨广开运河的动机不是很纯,却也无意中给造福了后世,日后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促进了运河沿线各州县的经济文化交流,甚至有人认为此举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了有机的整体。晚唐诗人皮日休曾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除此之外,运河开凿完成前,他还修筑了新洛阳城,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征发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各地珍异的花木禽兽以充实苑囿。运河开通后,造高四十五尺(1米=3尺),长二百丈(1米=0.3丈)的龙舟,其他船只也有数千艘,如此庞大的南游船队,行列长达二百里,光摇橹的船士就有八万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可以说是极尽奢侈之能事。

虽然杨广是否强奸了他父亲的女人我们不能得知,但据估计,他的后宫佳丽不止三千,而是至少万人以上。我以前有过疑问,为什么提到后宫佳丽总是说三千,而不是其它数字呢。现在想来,三千人,一晚上睡一个还要睡十年而不重样,说明这本身是个极为夸大的数字,主要是用来讽刺皇帝的昏庸、腐败。而一万人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晚换一个要连睡三十年,但杨广在位时间仅仅十三年,由此可以推断出两件事,一是他不光晚上玩女人,白天也玩,二是他好多人一起玩。当然,令他也没想到的是,自己才玩了十多年就挂了。

皇帝如此的施行暴政,如此的荒淫无度,谁不想造反呀。所以,一眨眼的功夫,隋朝帝国的各个地区、角落就都有人起兵了,据说叛乱先后有一百二十多起。但令杨广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夺取天下的竟然是他的亲戚。

������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中国通史》系列之短命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