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题联柴门,纪昀巧解悦君

纪晓岚第六次陪乾隆巡游江南,为后人留下不少趣谈佳话。

一天中午,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出了金山寺,微服来到附近一个山村。君臣二人都感到口渴,便走进一户人家求茶。这家竹篱柴扉,房低屋矮,不想竟然灶无烟火。全家衣不蔽体,主人面黄饥瘦,几个孩子骨瘦如柴,正啼饥号寒。主人见有人进来,有气无力打了声招呼,便站在一旁,垂泪不语。这幅悲惨情景,令人目不忍睹。乾隆皇帝这时水未沾唇,却也不觉得口渴了,忙问是什么缘故,致使身境家产如此凄惨呢?

原来这一带每到汛期,堤防毁坏失修,无所遮拦,江水肆意侵虐,禾稼全部被洪水淹没,收成无几,赋税又重,一家老少一年到头缺吃少穿,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一家老少只能以野菜充饥。

纪晓岚跟着乾隆皇帝退出屋来,正准备奏请皇上要官府施以救济,却听皇上说道:“纪爱卿,可曾带有笔墨?”

纪晓岚知道乾隆有走到哪里题字到哪里的爱好,早在身上备有笔墨准备着。于是答道:“陛下,笔墨虽然带有,但不曾带有纸张。”

“这也无妨。”乾隆皇帝说道,转身又对送出来的主人说:“我给你门上题几个字,自会有人给你送吃的和穿的。”主人听说,又惊又喜,又有几分怀疑,但也不妨试一试。所以跪下嗑头谢恩。

纪晓岚研好墨,乾隆皇帝提笔在手,在柴门的木框上,题上: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还有横批为:日南日北。主人莫名其妙,也不在意,由他们写好告辞,自己便回屋去了。

乾隆皇帝离开这家门前,回首向纪晓岚问道:“爱卿可解其意?”

这副对联,纪晓岚早己猜透,但仍很谦恭地说道:“陛下睿智天聪,圣谋宏深,为臣才学疏浅,解释如有不当,乞万岁恕罪。”

“你只管说来无妨。”

“臣以为联中隐有缺衣(谐音一)少食(谐音十),饥寒己极之意,不知,妥否,若此,则请陛下施恩。”

乾隆点头称誉。

回到金山寺行宫,乾隆下诏,地方官对这一带灾情进行勘察,施以赈济,加修堤坊,并免去三年的钱粮。

乾隆皇帝吃晚饭时,乘着满江明月,思绪万千,忽然灵机一动,传纪晓岚,彭元瑞来到身边说道:“适才朕想出一个上联,两位爱卿可对来?”“请皇上赐联。”两人齐声说道。

寸土为寺,寺旁有诗,诗云:明月扬帆离古寺。乾隆吟道。

这一联确实难度不小,既有合字,又有拆字,最后一字还要落到第一句的末字上。并且乾隆皇帝末句用的是《千家诗》中的一句,彭元瑞在思索,只见纪晓岚吟道:

两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乾隆听了大加称赞。彭元瑞见纪晓岚的对句贴切自然,天衣无缝,且用了《孟子》中的原句,并且有规劝皇上的意思隐藏联中,确是一副好联,难怪皇上连连叫好。彭元瑞寻思自己也能对得出来,只是不如纪学士敏捷,在对对方面争不过纪晓岚,心甘情愿退避三舍了。

果然是明月扬帆离古寺,当晚,乾隆皇帝一行驶离镇江,沿运河南下,向苏州方向行驶。

一路行来,乾隆皇帝看到两岸美景,时常出一个题目。乾隆看到岸边乔木葱笼,满山清翠,便吟道:“此木为柴山山出。”纪晓岚看到岸旁炊烟缭绕,对道;“因火生烟夕夕多。”

乾隆皇帝看到一处池塘的荷叶密植,含苞待放的花蕾犹如握着的红拳。又口占一联道:“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纪晓岚以岸边挺拔的剑麻对道:“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这样船行一路,君臣笑声一路,应对不停,吟出了许多佳诗妙对,传成一串串奇谈佳话。


注:关于这个故事的题目,我还拟了一个标题是:乾隆巡幸江南,纪昀随身悦君。不知那个更好?望读者不吝赐教,谢谢!(我个人认为这个题目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乾隆题联柴门,纪昀巧解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