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这部电影中窥见真谛

人们在这部电影中窥见真谛_第1张图片

《12怒汉:大审判》以车臣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谋杀案的审判过程。从有罪到无罪,电影通过描述12个陪审员对定罪与否判定的大反转,代入了很多有关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从1:11到12:0,除了对案件本身的推理,在本片中更重要的应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陪审员们讲述自己亲生经历的故事,每个人对自己内心中已经沉默已久的人性重新发现,关怀、宽容、恐惧、嫉妒……当他们带着这些人性深处的东西再去思考这一案件,他们便多了一份同情心和责任感。影片开头那句话也说得很好,“以生活的真谛,而不是世俗的眼观探寻真相。”

在我看来,这12分同情心和责任感就是案件大反转的根本原因。刚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抱着赶快结束这个案件的想法,因为他们接下来都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没空在别人的事上耽误这么多时间,当陪审员只不过公民必须要尽的义务罢了。幸好物理研究员站了出来,他的不一样在于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同样冷漠的社会中,他侥幸得到过一丝关怀,现在,他想要将这种关怀传递下去,同时他的良知也告诉他一个人的死活,不能因为12个漫不经心的人草率的决定了。这就是故事最开始的希望的火种。这种想法开始影响到其他人,有更多人意识到投票背后的重大的责任,有更多人愿意去管管这个陌生人的死活。

我们注意到在影片的开头,反复提到的就是这是个简单的案件。车臣狗崽子杀死了自己的养父,人证物证俱在,有了这个结论,很明显,这狗崽子有罪,影片中的11个陪审员都这样想。但是,如同我们生活中常犯的错误一样,我们往往只关注结论,却不关注结论如何而来,最终往往被别人轻易用歪曲的结论利用,成为挥舞着廉价正义的无知的群众。理性的犹太人在责任感的感召下开始思考案件的一点,虽然他暂时证明不了什么,但他知道整个事情并不是想象那样顺理成章。这是一下步,却是关键的一小步,因为理性求证的思维被带了进来,这给了真相水落石出的机会,或者说唯一机会,只有实证才能出真知。从这里开始,影片开始被人性和理性共同推动。

在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推理下,真相大白。在大家都以为的结果并未出现,艺术家或者说军官,提出了疑虑,法理上可以判定小男孩无罪,但无罪的判罚会不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呢,出了这个法庭,这个社会又用另外一套体系来论成败、判善恶,而在那里,法律无力到让人心碎。老实说,我还是很欣慰最后男孩被判无罪,而非被“为了你好”这样的伪善强加枷锁。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法律至高无上,那什么样的社会能保证她的至高无上呢?如果这个社会保证不了法律至高无上,我们又该相信什么呢?

据说该片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个俄罗斯人,借住这样一部影片是要讲述俄罗斯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俄罗斯我是没去过,不敢多嘴,也许影片里面那些种族矛盾确实是他们的问题。但我却仿佛更多的窥见了一个当下的中国社会。我说不清是当下中国社会巨变照成的,还是古往今来一直都有的。一边承受着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一边感受着社会巨变带来的失落,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我们不断奔跑,不顾一切的,不假思索的,不分好歹的。这是问题吗?也许是;能解决吗?恐怕不能。每一代人总有每一代人宿命,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个体都显得那么无力。但是作为个体本身,却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就像影片最后物理研究员对小鸟所说的:“就像这样,想飞就飞走吧,海岸空旷,想留就留下来吧,但是,你要自己决定,别人不会帮你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们在这部电影中窥见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