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还真是“技术活”

      加入007后,总觉得战友们个个全才一般,能说能写,正能量十足。由于我本人也一直对演讲特别感兴趣,过去的一周我决定打磨一下此项技能。若不是有此次的牛刀小试,还真不知演讲当真是个"技术活"。

      首先明确一点:演讲千万别装,说白了就是千万别为了演讲做你平时几乎不会做的事情。看到李笑来老师曾说过:你是一个文邹邹的人,即使面对生性粗旷的听众也不要尝试着像他们一样说脏话,即便是“我操”这两个字,你也不一定能够把握个中的韵律,你无法把那两个字说得掷地有声,浑然天成。不满现状是每个人的现实,寻求变化更可能是每个人的挣扎。这里最重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修炼自己。

        通过一周时间的演讲刻意练习,我关注到了听众的“听讲逻辑”。你要做的,不是“把想法塞到别人的脑海中去”,而是让听众自取。人的思维是线性的,演讲要按照人的思考线索展开,而不是在逻辑上层层嵌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导游,过程中铺设好台阶,让游客不由自主地跟着你从A点到B点,而不是自己站在C点自说自话。我们当众讲话,无非是以下目的:教学,告知,探讨,分享和鼓动。很多演讲者,包括我自己,明明演讲的目的是分享,但主要由于经验和干货不足等原因,使我的演讲常常有自说自话之感。之前我只是把我认为好的东西讲给别人,殊不知我们认为好的,不一定真的是好的。如果并不确定,那么就应该是探讨,而非分享。想到此处,我查阅了更多书籍,得到分享的意思是说,讲者自己确信那东西是好的,希望更多人知道。换言之,东西必须是好的(越来越认识到笑来老师说得清晰准确的概念的重要性了)保守一点,我们在分享前,内容选择上,要先问自己若干个问题:

        真的好么?

        好在哪里?

        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好”?

        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

      人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人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坏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这里最重要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是第一个:真的好吗?

        其次,为演讲准备的素材,必须两倍于演讲时间。演讲中提供必要的“干货”早已是共识,但只有干货肯定是不行的,正如纯粹的营养餐一定不好吃一样。显然最需要花时间准备的素材,是案例和故事。它们是串联演讲必不可少的台阶。确保每个案例、每个数字都准确,案例和结论间有严密的因果关系。只有用无可辩驳的逻辑征服听众,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跟随你的思路。并且站在听众的角度考虑,他们想听到的无非三个属性的东西:重要的,未知的,复杂的。如果你的“干货”不够多,那最好先努力积累再说。

      正式演讲。上台前,反复练习你要说的前三句话,能解决大脑一片空白、上台忘词的紧张。刻意打磨开场,是提升演讲能力的一个捷径。可以尝试这三种开场方法:1.用提问制造悬疑;2.从听众切入,在听众和演讲主题间找到关联点;3.用准备好的幽默段子或者故事开场。千万别讲“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和大家捧场,我非常荣幸……”,一开口气就散了。当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我是名人,那我开场讲的故事哪怕再平淡听众都可能会耐着性子听到底;但你我在现实中都是普通人,如果用故事开场,很可能再精彩的故事,因为讲述中多绕了个弯子就已经有人离座而去。最要命的是,作为普通人的你我,很可能从未走过讲述精彩故事的经验,所以,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再精彩的故事都有可能被我们讲臭…

      演讲过程中,处处体现细节对效果的影响。需要重点强调的部分,增加具体场景和关键细节。听众不熟悉的东西,要用熟悉的东西做类比,多用“相当于……”,方便听众理解。有数据表明:听众从演讲中获得的信息,7%来自语言,38%来自语调与声音,其余55%来自肢体动作,即他们看到的画面。要想办法增强语言的画面感,让听众用眼睛“听”演讲。同时,改掉一切不由自主的小动作。演讲时,眼睛要看着听众。适时切换对象,让80%的听众都感受到你的单独微笑。

      切忌背稿和照着稿子念,那只会让听众感觉索然无味。想要从读稿小白到脱稿高手,可以选择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用PPT代替讲稿,把提示写在PPT的备注里,用“演讲者视图”提示自己;2.用手卡代替PPT备注,把演讲的核心逻辑、关键数据、主要案例、金句写在小卡片上;3.当手卡越来越少,离脱稿就越来越近。

      演讲结尾,推荐使用马云常用的“金句法”,是结尾的好方法。金句的最大作用是:醍醐灌顶,且便于记忆和传播。如果能有一句话让听众久久不忘,你的演讲就成功了。最后要说,演讲是在一场场训练中不断精进的,不要怕出丑。前期的不好,都是为了后期的优秀。希望我的战友们不止越写越好,而且越来越“能说会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演讲还真是“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