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WHW-PORT短训训练营答疑汇总

【FAQ】1

  • Q:有小伙伴问我,我最近事情多,没有办法参加这次活动,会不会跟不上大家?
  • A:你不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折腾啥~~~ ,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为了学而学。以后有的是机会!

【FAQ】2

  • Q:如果想写的内容跟主题不符怎么办,怎么处理。
  • A:每天主题定的是一个大致范围,每个人根据自己思考,例如周日家庭主题,如果朋友在分析者的角度认为是在这个家庭范围里面,是可以的。

【FAQ】3

  • Q:伙伴点评需要制定模板吗?
  • A:不统一模板,根据partner的理解去点评。可参照使用GROW模型:
  • 1.起点:对自己的现状是否描述合理,思考的背景是否清晰?
  • 2.终点:记录过程是否清晰、利于复盘,执行完毕之后的状态是否更好了?
  • 3.解决问题的思路、立意(假设),整体来说是否是高概率的假设(比方说思考的过程是否类似元规范啊、综合统效啊、底层逻辑啊)
  • 4.执行方案是否有效(执行的过程是否有效和充分记录)
  • 5.是否有复利价值?

【FAQ】4

  • Q:partner是怎么安排的。
  • A:结伴分组名单中同一行的两个人为一组。

【FAQ】5

  • Q:执行后的收获需要时间检验,一下子写不了。
  • A:1.其实对改变的分析不一定是要拿到最终成果才知道的。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中间没有反馈和检测,就很容易失控。那么如果从每个环节或者来入手检测自己的效果,你会怎么做呢?
  • 2.另外为什么不从别的角度去看待改变测量这件事情呢?比方说资源投入的节省,看待问题的衍生收获,这些都是改变。
  • 3.另外喵引入STAR记录是有这么一个假设:过去我在S1下,我直接安排了T1的任务,采取了A1-10的行动,获得了R1-R5的收获。现在如果用了WHW-PORT目标之后,我还会在S1的情境下给自己安排T1的任务吗?我现在采取的T2任务是基于什么假设(WHW-PORT)分析而来的?采取的行动是否跟过去发生的变化?
  • 更有甚者:我为什么会让自己处于S1的环境下,我能不能在解决当下的问题的时候,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地S2或者S3的环境呢?
  • 改变不是只有盯着这件事情的,始终让自己处于更高的投射端去想一想。当然,我也认为有可能有一些比较难对比的事情,但从增加掌控力的角度来说,既然有一件事情你觉得需要用WHW-PORT模型来分析,那么你对其改变的成效对比的关注也要匹配得上呀喵。

【FAQ】6

  • Q:以为收获是指用WHW+PORT思考后与过去直接思考的对比,STAR记录是另外选做。
  • A:1.真要往下深挖,那各种模型的嵌套简直就是无穷无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本训练营的目的是:【体验】WHW-PORT模型,让大家体验WHW-pORT模型的使用,你不用根本就没办法发现竟然有那么多坑(运营组里面都为这个模板怎么用内测了一天)。
  • 2.联想一下《好好学习》,联想一下@V先生 的“守破离”,联想一下@Dr. °Pаη 的学习心理表征。掌握某个能力要一步一步来刻意练习,细分环节。STAR等工具在这里面是一个辅助功能,只是一个帮助大家在细分环节过程中能更好帮助自己记录和复盘的工具。我认为工具背后的是思想,思想后面是规律。掌握工具要靠刻意练习,掌握规律要靠打通底层规律和找到投射。
  • 3.收获归根到底肯定是从实际改变上看的,但从改变发生的过程,也是有很多个环节的。如果想着马上能够得到改变、得到反馈,那是不是一种偷懒的想法?从积极主动的角度,你能挖掘到更多东西不过还是要重申一下我的看法:本次目的是【体验】WHW-PORT模型,所以适当界定边界也是很重要的哟

【FAQ】7

  • Q:伙伴点评完之后是否用再次修改目的目标?修改完是否还用点评?
  • A:这个是训练营范围以外的工作啦,可以私下进行,建议双方留下记录,但不需要公开,可以在最后一天改变分享上跟大家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5月7日WHW-PORT短训训练营答疑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