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技巧告别拖延症!

书 名:《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作 者:罗振宇,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创办者,最成功的自媒体人,历任CCTV《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制片人。《罗辑思维》是一场互联网社群试验,罗振宇把自己视为“手艺人”,为大家读书,做大家的书僮,集结一群勇于创新的小伙伴,一起用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发现世界。

【R】阅读原文

得学会跟自己玩心眼儿

我还记得大学时有个舍友,烟瘾特别大,那个时候学生都穷,他经常没钱买烟。所以,他有一个习惯,他每次买一包烟,会从20根里面拿出4根,藏在宿舍的很多地方,然后故意让自己把这个藏烟的地方忘掉。
我就问他:“你干吗要这么干呢?”他说:“当我没钱抽烟的时候,我心里是有数的,这屋里一定有,我一定能找得到烟。这个时候,那就是救命的烟。”这不就是跟自己玩心眼儿吗?
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旅途,就是这样的一个征程,你不跟自己玩心眼儿,有的时候就真的会被自己搞败。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跟自己玩心眼儿,怎么与拖延症斗争的,大致有三招。
第一招,很多讲拖延症的书上都说,你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去完成,我觉得这个不靠谱,我的心得是,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就比较好完成了。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才会一直拖着、等着。
比方说我上高三的时候,一旦拿起政治、历史、地理这些文科的书要背,我的注意力也就能集中个五分钟,然后就去搞东搞西了。怎么办呢?我从高二夏天,也就是暑假起,就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要把政治、历史、地理这三套教科书抄五遍。就是抄,不需要我背,不需要我调动注意力,我只需要做机械性的劳动就可以了。最后我真的抄了五遍,我从来没有背过书,但是我的高考成绩还可以。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把创造性劳动变成机械性劳动的行为。
你可以观察一下,拖延症最严重的是些什么人?多是做创造性劳动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编辑,求爷爷告奶奶,找作家去组稿。然后作家就给你拖,他们可不是按小时拖,而是按年拖,拖得真是山长水远,你都不知道他们会拖到什么时候,因为他们在做创造性的劳动,一定要用机械化的劳动把它分解掉。
第二个心得,叫“让种子飞一会儿”。我还记得高考的前一天,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个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技法。他说,你们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作文题,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没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为你看过这个作文题,所以这篇作文的构思,已经在你的心里开始生长、发芽,“飞了一会儿”了。当你把前面的题全部做完,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构思,这是一个很节省时间的方法。
我对付自己的拖延症,现在也用这个方法。就是不管这件事我多不情愿去干,我会强迫自己先干一件事:先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我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是我知道那个种子在生长。所以一旦时间来不及了,我必须要开始干的时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干完。
第三个方法其实特别简单,既然你认识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国社会有一个现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穷人。不是说穷人就一定是人穷志短,而是富人在社群里面是有压力的,因为胖就意味着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里就不好混。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反制效果。
我一旦意识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就会采取一种办法,那就是开会。我会请一些人来,介绍一下我要做的方案,然后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觉得罗胖很谦善,其实不是,我就是找几个人看着我,然后当着别人的面,你会发现你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开始启动了,就是虚荣心。当着大伙儿的面,你总不好表现出你很懒吧,然后你就会用虚荣心顶着一口气,把这件事很迅速、很利落地干掉。
拖延症背后的庞然大物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这件事还没完。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也许拖延症真的没有办法治,因为我们的敌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个比自己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
拖延症背后那个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
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中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怎么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长梦多啊。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就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偏低,能懒一会儿就懒一会儿,把当下这种爽的感觉先享受了再说,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
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类的底层心理结构。

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送你的礼物

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着解决一下问题。第一,我认为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解决。说白了,就是现代性造就的问题,将要靠现代性本身的解体来解决。
我曾经讲过,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一个人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如果这个预言成真的话,拖延症的问题会不会得到一些缓解?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爱干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拖延了。至少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小孩拖延着不去玩,拖延着不去打游戏,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体的更加贴近,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可是这要等很多年,我们现在天天被拖延症所害,应该怎么办?依我说,你别着急,这就是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他觉得一个小时就很长。你说现在不许看电视,一个小时后才能看,他会觉得等得太长了。十几岁、二十岁的人,他的时间概念是什么?心爱的姑娘一天没见着了,百爪挠心。三四十岁的人,他规划人生的时候是以年为单位的,这一年怎么过,那一年怎么过。过了50岁,他往往就开始用10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来思考人生了。
说白了,对于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就是跨越时间的价值调度、匹配、平衡,所有这些事情是要靠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的。人格的成熟,只能靠时间去耗、去磨。
其实,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给你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将你照射出来的一个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帮得了你,只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当你的心理结构发生更快的变形的时候,解决方案就会水到渠成。
如果你还要说,我就是懒,我就是解决不了,怎么办?没有什么怎么办,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人、对自己满意的人,和不成功的失败者、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个结构比例不会变。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那也没什么,你只不过和无数代祖先,和那些已经死掉的人一样,你就是个失败者而已,这有什么奇怪的?

【I】讲解引导

I-概念:拖延症

相信大家在不管是生活上还是职场上都会有一些时候“喜欢拖拉”的状态,很多人喜欢称之为“拖延症”。但是呢,我不建议把它称作“拖延症”,因为你如果一直自居为拖延症患者,表明你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有病”,甚至以此为借口,常见的对话模式是:

你这件事还没做啊?
哎...我有拖延症,你懂的。

我们仔细感受下这个回答,任务完不成是因为自己“有病”,这俨然是把自己喜欢拖拉的心态当成了借口。

所以,拖延症虽然是一种流行叫法,但是我们内在要认识到,这不是病,而是我们的一些心态导致了“行为拖拉、行动迟缓”。

罗振宇就在在《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给我们阐述了3种解决方案:

  1. 不要追求完美。
    →有的时候由于我们追求完美的心理在作怪,导致我们还没有开始做一件事情就已经在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焦虑,最后结果是我们迟迟不敢开始着手去做,使得任务拖延。事实上,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很低的起点,即罗振宇建议的:转化为机械性的工作;
  2. 心理上接受。
    →艰巨的任务来了,可是你在做手头的事情,怎么办?可以先大概了解下新的任务,心里有个预设。然后再放在一边继续做手头的事情。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你从心里上接受了这个任务,也容易消除焦虑“待会儿这个任务难不难啊?要怎么开始呢?”。心理上接受之后,大脑就开始工作了,它会调用过往经验并且开始接收周围关于这个任务的信息,这对你真的开始动工的时候,非常有帮助的。
  3. 利用人的力量。
    →①给对方承诺:一件任务你接收了之后,建议你给对方一个完成的时间反馈。而不是,我先想想,我先看看等等反馈。如果你做了很多承诺而一直不履行,其实对你的职场形象十分有害的。甚至导致领导不会再信任你。所以,敢于给别人一个时间承诺,也能够帮助自己去完成这个任务;
    →②群体决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其一个人苦思冥想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倒不如号召大家的力量,集思广益,更有助于你完成这项任务。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罗振宇提到高考,我想起了自己的考研。那个时候,也是有背知识点的压力。每天坐到书桌前,就蔫儿了,心想,这么厚,怎么背得完。要不先放放吧。
于是又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现在针对自己当初的这个状态,我觉得可以用整理大纲(机械性劳动,因为教科书的脉络是十分清晰的)→简化关键字→思维导图呈现的方式。

不仅简化了背书这个硬骨头,还能够帮助自己有效记忆。

【A2】以后我怎么用

正好最近有2个活动策划没有写:
第一步,自己先把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条框式的内容放进去);在活动宣传和活动创意环节,再邀请同事一起开会讨论。
第二步,方案讨论好了,给大家做一个承诺,周三整理好。
第三步,这个任务顺利做完,奖励自己一顿大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个小技巧告别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