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8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8_第1张图片

第八天: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佛教的传入并没有确切的结论。在公元三、四世纪,对佛学著作的解释都用道家哲学的观念和精神进行(格义:类似的方法),这个方法有其局限性,造成大量曲解,渐渐不再采用。但包括鸠摩罗什在内的佛学大师,仍会采用道家术语表达佛学观念,但与前者不同只是词语表面相似,并不存在词语与内在观念的联系,所以也不会造成误解和曲解,但中国形式的佛学也因此而建立。作者提出了中国的佛学(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禅)与在中国的佛学(玄奘为代表引入的相宗,即唯识宗)。大乘佛教对中国影响最大。作者对部分佛教名词进行了解释,如业、生死轮回、无明、菩提、涅槃(所谓的涅槃,就是了解了或自觉到个人与宇宙的心的固有的统一)性宗,将宇宙的观念引入了中国的思想。而空宗(中道宗)对涅槃的描述与性宗不同(作者称之为负的方法),中道宗提出了二谛义:俗谛和真谛。大师吉藏描述的有三个层次的二谛:第一个层次是万物“有”为俗谛,万物“无”真谛;第二个层次上,万物是有无都是俗谛,万物非有非无,不片面的中道,是真谛;而在第三层次上,俗谛是万物非有非无,不版面的中道,真谛是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而又非不片面。用有无描述佛家思想时,有两处相似(与道家来相比)。作者介绍了鸠摩罗什的两个弟子,僧肇和道生。僧肇,主要的著作是《肇论》,《不真空论》,在《般若无知论》中具体化了第三层次的二谛。也讲到了涅槃不是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所以在第三层次上什么也不能说,只能保持静默。而道生的几个学说:善不受报,顿悟成佛,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涅槃,佛无净土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但是大部分已经失传。道生说到佛性时,把它说成了心,受涅槃经的影响,更接近于性宗(宇宙的心一宗),所以道生时代已经为禅宗做了一个理论的肾准备。道生的理论给予心、性以形上学的解释,便出现了新儒家。

禅的意思有沉静、静虑的意思。中国禅宗的初祖为达摩,最后在六祖慧能和神秀分裂出禅宗,也代表了性过与空宗的不同,禅宗的主流是沿着慧能的路线发展的。禅宗第一义即空宗第三层真谛,按他的本性就是不可说的,因为对无什么也不能说,否则可落入言筌。禅师认为静默是表示第一义的最好的方法,如此一切佛经即与第一义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与之对应的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即有所作为,产生的效果不能长久。不造新业就是以无心做事,自然的做事,自然的生活,行为不引起任何的后果,以往的业消除净尽,即可得到生死轮回、涅槃,这是道家无为,无心。道生的善不受报义。不修之修,就是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与日常形式外别有用心,别有修行。不修之修也是一种修行,与不知之知都是精神的创造,不同于原来的自然产物。禅师们惯用如桶底子脱来形容顿悟,对在顿悟边缘的人以棒喝的方法帮助起他们顿悟,得“不疑之道”。顿悟所得,并不是得到了什么东西,圣人的生活做事与常人无异。作者透过清远,黄檗等人的说法对顿悟后的所得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顿悟后人不一样了,所作事虽与平常人无异,但对任何事皆无滞着。

唐太宗年间重新确立儒家为国学。儒家经典的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道家复兴和佛教传入,性命之学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新的解释,此时出现了韩语和李翱重新解释了大学和中庸,他们的道统说被认为是先秦理想派儒家的继续,同时继承了孟子的神秘倾向,所以他们又被称为道学家,他们的哲学称为道学,用新儒家称之。新儒家的来源有三条思想路线有:儒家,佛家(包括禅宗为中介的道家,新儒家是禅宗合乎逻辑的发展)和道教(阴阳家的宇宙发生论)。对于这三条异质路线的统一是形成一个同质的整体的真正的系统,从韩愈,李翱奇到11世纪才明确这条路线。新儒家最早主要的兴趣在宇宙发生论,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第一个将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是对“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观念的发展,也成了朱熹的宇宙发生论的基本提纲。中国佛学企图降低佛教固有的出世性质,对“事父事君,是妙道”并没有推导出逻辑的结论。周敦颐在他的第二篇著作通书中,对于新儒家关于如何成为圣人的解答,他认为应当无欲,与无为,无心基本一致。用无欲也表明了他企图撇开佛家的出世性质。新儒家的欲,常指私欲,没有私欲的状态,即静息状态,若受私念的驱使,便会丧失固有的静息状态以及随之而有的动直状态。周敦颐的方法与禅僧的方法一样,自然而生,自然而行。同时还介绍了邵雍的宇宙发生论,进一步阐明关于12主卦的理论,在皇极经世里说明了现在的世界,黄金时代“尧”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开始没落,这样的理论给予中国哲学家善于历史不断退化以形上学的根据。张载的宇宙发生论,强调气的观念,在新儒家宇宙发生论和形上学的理论中越来越重要,气的意义随着哲学系统而有不同的概念,抽象的概念更接近于质料(是形成一切个体事物的原始的混沌的质料),而具体的则是指物理的物质(是指一切存在的个体的物都是由用它造成的)。张载,在正蒙中有一段西铭说到“生,吾顺事,没,吾宁也”将儒家对人生的态度与佛家、道家和道教对人生的态度清楚的区别开来。圣人觉解宇宙之性,生无所得死无所丧,只需正常的活着就行,每一个人都觉解他所做的事,便可以得到更高的价值,即超道德的价值,本身即具有妙道的性质,在此意义上说,新儒家的确是禅宗的进一步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