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先做再说

对于我来说,总是想的很多做的很少,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看似都懂,但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

晨读感悟:先做再说_第1张图片
想的多,做的少
这也是我一直出现的问题,曾经也是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感兴趣,比如:画画,唱歌,弹琴,书法,花艺,烹饪等等。有些还真有所涉猎,懂得一二,只是浅层的略知一二,不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和消化。


或许这就是好奇心害死猫吧!  每个人都会从放荡不羁,自由自在的学生的时代转战为奋斗平博,拥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来面对每天的工作成为一个社会人。

有时候这种角色的转变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在我一开始学习演讲的时候,开始只是单纯的学习怎么和他人交流就足矣,不至于在任何的场合说话交流成为一种障碍。从能都在台上不紧张,害怕,恐惧到轻松,自然的过程确实是一种挑战。

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刚好老师就讲到一个问题,走出“舒适区”,这个话题在现在依然是个热门。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晋升,这是你唯一要去改变的事实。

心理学当中这个概念“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决定他们的习惯、行动,人会在“安乐窝”的状态中感到舒适并且缺乏危机感。

晨读感悟:先做再说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心理学家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形象地以海水为例分为三个区域:岸边、浅水区、深水区。

而岸边这个区域,对应的就是“舒适区”。假如你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一定是感觉待在“岸边”的舒适区最安全、最舒适,而每往前一步,心里的恐慌和不安就会增加一分,因此,很多人宁可待在岸边的舒适区。

心里不满于现状,想换工作又不敢,得过且过吧,这是大部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最常见的“舒适区”。

舒适的“岸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水有涨潮的时候,海平面一直在上升,你的舒适区有可能会被淹没。如果不去早做准备,你的舒适区将越来越小。最终,这个舒适区会消失,站在原地的你,会越加恐慌和不安。

渐渐地后来发现,我已经摆脱了原有的在公众讲话的紧张和恐惧,那么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表达出我的观点和想法。那么问题又来了,我要讲什么?我的经历?我的感悟?还是我的人生观?处于一个年少轻狂的年龄,大多数人都不会对你的表达透露出太多的在乎和关心。会出现因为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的想法……

后来,慢慢的明白了一些问题,在你演讲的时候,不是你自己讲的舒服,酣畅淋漓,大放异彩。而是要关注观众的感受和需求,讲述他们愿意听的故事和道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你的演讲。

那么我想要表达出我的意愿,怎么写出来呢?这就是我最头疼的事情,对于写作我可以说就是个“文盲”一窍不通啊!

这个时候你可以采用列提纲的方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写下来,分解每个步骤需要采取的措施,支出一个主干,在每一个树枝上写下需要的点,一点一点的添枝散叶,形成一个具体详细的模型。久而久之你就会熟悉并且能都随心所欲的运用。 

晨读感悟:先做再说_第3张图片
思维导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次打开电脑或者拿起笔时不知道怎么去写,从哪里下手,一脸的懵逼啊!我记得在群里有个伙伴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方法,每天早上睁眼起来的时候就开始写,不管你写什么,不要停,写就对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还能够写下这么多的东西,自己完全都没有意识到。

其实,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先不要去管那些条条框框,先让自己从最小行动做起来。

我们从哼哼唧唧,咿呀学语到词语连句,表达清楚,出口成章的过程不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吗?

就像猫叔一直强调的一点——不去做,然并卵。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先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