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正面那些受过伤的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古往今来,很多人在对遭遇不幸的人,话语上表示同情之外,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情况。然而他可能并没有察觉。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对比会获得优越感。但是很多时候,在你还原事实真相时,就发现这是一种固有逻辑思维的陷阱。这句话,有些时候对受伤的人,就变成了不公正的评价。

我不否定,曾经的我也是如此过。小学五年级的期末考试,向来是学霸的同学,他因为生病没有参加这一次考试,因此我得了第一名,在为他惋惜的同时,内心还是有窃窃自喜的。至于他生病,这是他自己不注意身体健康导致的。我们不会去思考,他是生了什么病,遭遇了什么痛苦,只会为自己的成绩开心。

同样,对于身边很多遭遇不幸的人,在媒体上报道出来后,我们大部分人除了为受伤害的人表示愤愤不平和遗憾的同时,总有一部分人说受害者自己也有原因和责任。不然呢,你看我这些实诚的人,怎么就不会遇到这些事?比如的士上遇害的空姐,他们会说,谁叫她穿那么暴露?自己不检点吧。留守儿童中,被老师侵害的学生,他们说,谁叫他父母不陪伴在身边,性格那么弱,不敢反抗呢?……

案例实在太多,只是这些评论和看法真的合理吗?

我今天特别想写身边一个姐妹的故事。她叫小燕,毕业后第三年就结婚了,丈夫对她喜新厌旧,婚内被出轨,婆媳关系紧张,却又未离婚,耗着。每次她奔溃到歇斯底里的时候,就会找我们几个闺密诉说。这一次,其中一个姐妹,单独拉了个群,然后就开始对她的遭遇做了各种分析,结论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遭遇这些痛苦,她自己有很多问题。第一,她不打扮,不舍得为自己花钱,难怪丈夫嫌弃。第二,她眼瞎,找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就草率嫁了。第三,她没勇气,长痛不如短痛,离婚都下不了决心。语音满天飞,巴拉巴拉不断。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我告诉她们,如果把她的处境还原,也许你们就不会再这么评论她了。

小燕和我一样出生农村,我们还是小学的同桌。我们关系很好,因为都属于乖乖女,爱学习,听话的类型。正是如此,她和我一样,大学里没有时间恋爱,评了特困生,每年拿着奖学金。毕业后,也忙于工作,不考虑恋爱的事,因为急于还清助学贷款。毕业第二年,她弟弟在广东打工遭遇车祸,拿不出钱的时候,她其中的一个平时印象不错的追求者慷慨解囊。后来的后来,她就嫁了这个看起来老实又真心对她的小老板。婚后,她勤勤恳恳,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好妈妈。但总是被三观不合的婆家人不待见。因为连生了两个女儿,出生家境还那么寒碜,还有一群需要帮扶的娘家人。那几年她经常深夜找我诉苦,说她的痛苦和困惑。我每每问她,为何不离开,她的答案都是,你还没做妈妈,你不懂。作为一个母亲,有几个人能爽快地一走了之?她的身份先是一个母亲,之后才是她自己。后来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才终于深刻领悟。期间,她为了丈夫尝试各种偏方,打了两次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婚姻里没有爱,没有温暖,只有物质,怎么都不会幸福。她曾经多少次,想带着孩子一走了之,只是娘家早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了,那是嫂子们的家。爸爸妈妈身体也不好,她还能依靠娘家什么呢?如今,我也深刻领悟到了。如果只有自己多苦多难都可以重头再来,但是有孩子,你真的愿意孩子和你一起吃苦,过着居无定所,流浪的生活吗?各种权衡之下,她妥协了,选择隐忍。只要对孩子好,她选择假装幸福,成全孩子。最近一次联系她,她说她一定会解脱的,孩子太小,再等等。她在努力放下,空闲之余也在努力提升自己。她能找我们几个姐妹说出来,是因为我们是知己。如果是他人,何必卸下伪装。不然,你看到的依然是一个生活滋润的少妇,只不过多了些憔悴和伤感罢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如果不是见证了她的所有,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幸灾乐祸的旁观者。正如好友小青说的,谁叫你嫁一个暴发户呢,不都是自己选的,又没人用刀架着脖子逼你。自己舍不得离婚,活该受罪。最后,再加上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是吗?这句话让评论显得那么的客观和理性。只是,对于那些受伤害的人和正在疗伤的人,遇到那些困难处境,是他们自己选的吗?他们有选择的余地吗?在遭遇伤害的时候,或者那一刻的反应,她们没有预见能力,也没有我们局外人的清醒,甚至都不懂如何对抗。但是,对于他们的不幸,就必须背负一个可恨的因素吗?太不公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正面那些受过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