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

中秋望月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优美图,向原图作者致谢。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传统的节日寄托了人们对亲人、故乡无限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中秋皓月就唯美的诠释。

等月亮

我是客家人,客家人特别重视中秋节,每到八月十五,便要举行隆重的拜月仪式。

小时候,特别喜欢八月十五这一天的夜晚。夕阳西下,天色渐蒙时,小伙伴们就会跑出家门,仰起小脑袋,睁大眼睛寻找月亮的踪影。若是见着漫天云霞,便会嘟囔一句:“希望云快点散了,好让月亮出来啊!”若是见着透着蓝光的穹顶,洁净无闲云,便会满足地笑起来,想“今晚的月亮肯定又大又圆。”

那一天小孩子会早早地洗澡,换上整洁的衣服,走出各家大门,到围龙屋的大门坪集合,等待夜色的真正降临,等待月亮娘娘露出美丽的脸庞,照亮我们童年的八月十五。

秋风微凉,小伙伴们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坐在围龙屋的大门坪石阶上,晃着洁白的小脚丫,摇着头说话聊天,不时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见着月亮出来了,便会伸直了小胳膊高兴地叫唤:“月亮娘娘来了,快看,快看……”小伙伴们便跳下石阶,在大门坪上东奔西跑,像一条条欢快的小鱼儿在水里畅游。一边跑,一边抬头看月亮娘娘,一边大叫:“看,月亮在跟着我,我跑它也跑,哈哈哈……”

拜月亮

在我们等月亮的时候,大人们都在忙碌。他们忙着把过年祭祀用的长桌从储物间里搬出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好。在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摆上香炉、点上象征兴旺发达、平安健康的香烛。各家各户把拜月亮的祭品分类摆放好:自家果园里摘的最大最重的柚子;客家特色中秋甜品猪肠糕、甜糕、五仁月饼;新鲜的葡萄、桔子;小孩喜欢的饼干、糖果等等,像一排排站队整齐的列兵,井然有序地摆放在长桌拼成的祭台上。

祭台一旁的地板上,是一包包写满祈祷、祝福的纸宝和一串串殷红的大鞭炮。小时候,我们的手都很巧,在临近八月十五的那几天便会帮着大人们叠纸宝:金元宝、金塔、金砖、花边等等,就像做手工一样。见着自己家的纸宝,我们还会向小伙伴炫耀:“看,这个金塔是我亲手叠的哦,月亮娘娘收到了会很高兴的。”

一切准备活动就绪,大人们就会招呼满场子跑的小孩们来拜月亮。大家自觉地以家庭为单位,恭恭敬敬地站在祭台前面,每人手里拿上一只青烟袅袅的香,向着月亮的方向默念祈祷祝福的话,祈福完毕再向月亮鞠三躬,拜三下。年老的长辈还会在年轻人的搀扶下双膝跪地,向月亮娘娘磕头,祈求家人平安健康。我们小孩儿大多求的是学习进步、快点长大吧!

拜完月亮,就要等月亮娘娘来享用祭品了。大人小孩各自围成一团,大人拉拉家常、小孩儿围着祭台欢快地转,眼睛不停地看着自己家的祭品,想着“月亮娘娘,你快来吃,你吃完了就轮到我们吃了。”

老人说,等香炉里的大烛点完了,说明月亮娘娘就吃完了。小孩子们便紧紧地盯着大烛看,见着大烛烧到底部了,便去告诉聊天的长辈们。长辈们见大烛点地差不多,便开始烧纸宝。

纸宝中的颜料,让燃烧的火焰变换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小孩子们总是盯着那些彩色的火焰看,看得那么出神,心想:“月亮娘娘,你收到我给你叠的金元宝了吗?”

纸宝燃烧殆尽,纸灰在火堆的余热中冉冉升起,飘向天空。

“点鞭炮了”,一声响起,大家伙赶紧找个墙角挤在一起,双手捂进耳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响起,大家伙专注地看着鞭炮炸出的火花,时不时要躲避一下从鞭炮堆里炸出来的火药。

“哎呀”,这是小伙伴被四溅的火药弹到了裤腿,惊了一声。

鞭炮点完了,大家伙重新回到祭台前面,双手合十,虔诚地向月亮娘娘拜三拜。拜月仪式结束了,各家各花有序地收拾好自家的祭品,小孩子们围在大人身边,迫不及待地要吃那些期待已久的糕点糖果了……

望月亮

成年以后,离家越来越远,远嫁他乡以后更是难有机会再回娘家拜月。每到八月十五,我便站在月亮底下,痴痴地望上一望。

想着,妈妈和叔婆伯姆们肯定又在摆放祭品了吧,只是她们的身边再没有欢快奔跑、满心期待吃甜品的小孩儿了。当年的小馋猫们都已长大成人,分散各地,各自谋生去了。长辈们在等月亮娘娘享用祭品的时间里,是在说我们这一群已经长大飘散各地的孩子吧,她们一定会祈祷月亮娘娘保佑我们工作顺利、平安幸福的!

我痴痴仰望月亮时,嘴里便念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光阴流逝,物转星移,游子思乡的情愫却是千百年不会变的。诗词流行的年代,人们没有即时联系的工具,只好寄思乡之情于那一轮皓月,那是与亲人唯一相连的物象。

如今,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即使是相隔半个地球也能马上“见上一面”。可是关了视频以后,思念之情愈来愈浓,便也只能寄托那一轮明月了。

望月早已刻入了人类的基因里。

今年中秋想必又是在他乡,作《中秋小诗一首》,寄予故乡。

《中秋小诗一首》

月入金秋,家家团聚菜肴香。

今日中秋,遥寄乡愁向南方:

未在双亲旁,把酒祝健康。

但愿人长久,岁岁共月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秋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