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是一名脑残粉

其实,我也是一名脑残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日,某粉丝团为助力偶像电影票房,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锁场”行为,激起了人们对于“脑残粉”的不满和声讨。明明是粉丝,为什么会冠以脑残二字呢?大概是因为他们为了向偶像表达自己的喜欢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你喜欢是你的权利,你愿意花钱也是你的权利,可你不能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啊,拉着别人陪你一起感动是几个意思?

拿这件事来说,南京某影院经理向记者抱怨,因为一些刻意锁场的行为,导致影院每天损失近四万元的电影票房,用他人的经济损失来为自己的喜欢买单是几个意思?

说实话我理解他们对于偶像的那份喜欢和追逐,有喜欢的人的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偶像在我们人生的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拿我来说,其实我也是一名脑残粉,我也有喜欢的偶像,并且喜欢了很多年,受他的影响,我一直尽力去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次从朋友口中知道你的名字是在高一,也是机缘巧合下看了你的那本《五年文集》,看完后整个人就不淡定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么写,文字还可以这么幽默,观点还可以这么犀利,我承认自己被你的张狂和叛逆吸引到了,后来上网百度你的照片,发现本人更是帅的一塌糊涂,在你之前,我喜欢看王小波和古龙的小说,但无法把他俩当做偶像,直到遇见你,原谅我是个肤浅的人。

于是自然而然的开始和朋友谈论你的一切,也第一时间把三重门看了,如果说最开始的喜欢是始于颜值,那么三重门后就是陷于才华了,作为一名青春期躁动的差生,作为一名小镇走出来的少年,我在林雨翔身上找到了共鸣,喜欢一个人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发现了自身的影子,他的生活状态就是你向往的生活方式,我也是差生,我也不喜欢现代教育制度,我也追求自由和快乐,可我不敢休学也没勇气像你一样做北漂闯社会。

慢慢地周围很多人都开始喜欢你,我们私下疯传你写的小说,杂文,谈论你的采访,乐此不疲,与此同时,不喜欢你的人也很多,他们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你不过是个叛逆的辍学少年罢了,很多人都认定你会昙花一现,然后迅速凋零,都等着看你笑话,看你出糗,可我根本不相信不在意这些,那个时候我已经看完了你出的所有书了,《零下一度》《毒》《长安乱》《他的国》《就这么飘来飘去》《青春》......

我也看过所有关于你的演讲,采访,甚至你的赛车集锦,深深知道,你根本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他们要么是嫉妒你,要么是不了解你。

喜欢你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样子,
喜欢你才华横溢幽默风趣的样子,
喜欢你不畏强权活出自我的样子,
喜欢你低调内敛好好说话的样子。

你的标签有很多,你的争议更多,人们总喜欢把你和另一位新概念走出来的青年作家相提并论,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们根本不是一路人,你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代笔门”的出现,让很多不爽你的人找到了情绪宣泄口,对你的质疑达到顶峰,网上的各种口诛笔伐甚嚣尘土,虽然我不爽那些质疑和嘲讽,但也从未和任何人争论过关于你的一切,那样并没有意义,不是吗?

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后来乘风破浪大获成功,你又多了一个新的标签——十亿电影票房导演,有记者说在中国现有的制度下如何能培养出下一个你,看到这条新闻时,我差点热泪盈眶,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终于证明了一切,连一向苛责的媒体都对你进行了普遍认可,你身体力行的证明着那些当初对你存有偏见的人是多么的肤浅与无知。

现在的我很少再向别人谈及你,一是觉得已经过了谈论偶像的年纪,二是我不想信会有人能够感同身受我对你的那份喜欢,该怎么形容那份喜欢呢?1988出版后,每年夏天我都要重看一遍,微博注册后第一个关注的人是你,换手机时下载的第一个软件是one,图库里始终保留着你的照片,大年初一顶着风雪骑车几十里只为看乘风破浪的首映,第一次去南京只为了去很高兴遇见你餐厅一饱口福......

我的微博和微信都有你的粉丝群,发现你真的好多迷妹啊,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她们每天在群里爆你的照片谈论着你的好,她们结伴去后会无期的拍摄现场东极岛,她们去你的老家亭林镇,据说还跑到了你爷爷家旁边的那条小河边拍照,这些我都没有去过,不是不想而是觉得没有必要,就像我一直把你当做偶像,但却从未和别人说过你是我的偶像,因为我知道,你从未把自己当做过偶像,你永远把自己当做一个少年,一个亭林镇走出来的少年,一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生活的少年,即便你已经三十四岁了。

前段时间你发了一条微博,感叹自己人生的一半都处在风雨飘摇中,希望今后能够多一些平淡,少一些争议,你不再发表一些言论,也很少出现在镜头面前,你变得前所未有的温和,有人说你妥协了,可我知道,你只是更加专注自己的生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我也是一名脑残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