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

2017年5月31日下午16:00,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层展厅举行。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张图片

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汇集了池海营、段汶利、李文文、罗春辉、马青、马淑红、牛文娟、沈玮、孙玉亭、王芳、王佳、王文星、徐作先、于洋、张存玫、张理红、朱军献、邹湘平等当代艺术家的真诚之作,涵盖工笔画、国画、油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题材内容丰富,艺术风格迥异,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意趣,展现艺术家们创作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参展艺术家】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2张图片

池海营、段汶利、李文文、罗春辉、马青、马淑红、牛文娟、沈玮、孙玉亭、王芳、王佳、王文星、徐作先、于洋、张存玫、张理红、朱军献、邹湘平

(排名不分先后,以拼音为序)

艺库小编采访了几位艺术家

来聊聊他们的作品和感受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3张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副主任王跃奎

这次展览是2017届的访问学者的结业展,应该说是他们这一年来学习成果的汇报,从展品中可以看出,每位同学都有自己艺术上的思考,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结合自己之前的知识体系,再加上一年以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访学,跟自己的导师学习又形成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念,呈现出一种新的创作面貌,他们在艺术表现上所体现出来的技法、意境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今年的访问学者的展览水平比往年都要高,这也是他们的成果,我也祝贺他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对艺术的理解和自己的个性语言,这个很难能可贵。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就是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在画展中体现出来的这些作品的面貌都应该是有自己一定的风格语言,这是值得提倡、表扬和称颂的。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4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沈玮和她的作品

首先这次作品的创作是今年三月份专程去陕西洋县进行考察写生,那里是朱鹮的保护基地,之前朱鹮是属于濒临灭绝的鸟类,八十年代发现时世界上仅存七只,在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的保护和努力下,从发现到现在总共发展到两千多只,环境对朱鹮的影响还是很大。我创作这幅作品希望引起大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视。我的作品大部分是以环境为题材的家园系列而展开的,这幅作品构图也是表现环境,整体感觉是在空中漂浮,说明它的生存状态还是不稳定的,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共鸣。

再次就是一年的访学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是收获很大。一年之内艺研院讲座不断,在这真正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感谢我的导师苏百钧先生给予我的鼓励和指导使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展览同学们才能聚到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把作品展现给大家,通过作品来跟大家交流。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5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牛文娟和她的作品

我这次的参展作品是属于我之前创作的《他山之石》的一个系列,主要就是将我自己心中的山水画在瓷瓶中,以抒发我对现在环境的人文关怀,以及我身心的一些感受。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一个平台非常高的、有众多名家所组成的一个非常严谨的学术机构,在这个机构当中,经常会有讲座,每一次的讲座都是对我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那么我能够了解当代大家的创作理念,对我的眼界和思维的开阔都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的导师是林若熹老师,林老师的思维比较开阔,不会局限于一个画家非得要表现什么样的题材,而是根据自身的情感来表现。林老师对我的眼界的提升以及在理论方面对我的指导,是受益终身的,不单单是画面的表现这种表面的东西,而是一种深层次的。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6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马淑红和她的作品

这张作品是2016年访学期间临摹于敦煌,2017年完善而成的--摩诃萨埵舍生饲虎(254窟北魏)局部,纸本矿物质颜色。之前的敦煌壁画临摹所画的色层过厚,再去敦煌学习,发现洞窟里的壁画着色讲究而惜墨色,临摹布色安排,要注意笔触和色彩层次与形体的关系。那么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之下,敦煌壁画·传统艺术的瑰宝,艺术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寻找当代艺术创造的出口与不同于他人的艺术主张、艺术图式,而敦煌壁画艺术就是西域戈壁中尘封已久的巨典,等待更多次开启的可能性。

非常感谢我的导师何家英先生认真的指导;也感恩在敦煌学习壁画的经历(激活了我对敦煌艺术的热爱之情),也感谢所有艺术研究院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7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王佳和她的作品

我这件作品来源于儿时的一些记忆,小时候在东北出生,在东北长大。那时候记忆当中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们还带着有狗皮帽子、系着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这样的场景,长大之后在自己学艺术的道路中时不时有这些场景的出现,在加上之后工作一直在南方,到了冬天就会想起东北漫天飘雪,裹着厚厚的棉衣这种感受,所以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当中就以这种东北人儿童记忆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个系列的其他作品有老人的形式,但是这件作品做的却不是老人,是两个孩童。刚开始的想法是从人的情感出发,人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感还是来源于孩童,比较真挚、比较单纯。而且我的雕塑人物都不是写实的,而是写意的,加上有些中国国画的写意,用比较笨拙的手法来体现的。

在这一年当中跟着吕品田老师学习,收获很大,不论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理论认识方面都受益匪浅,也非常珍惜,所以在最后以展览和毕业论文的形式来结业的时候,我就参与了整个布展的过程,把这次展览做到让大家尽量满意,做一个圆满的结业。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8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徐作先和他的作品

这个作品是今年四月份随导师陈平教授到浙江永嘉一个叫林坑的地方所见到的山村的特色,房子、山、等等,回来根据这些素材创作了这幅作品。

这一年在访学过程中收获很大,导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在一年的时间内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使我的观念、理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带着问题来,解决了问题回去。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在一年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9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 张存玫和她的作品

很荣幸在艺术研究院做访学,我的导师陈孟昕先生作品格调高古,他从传统里来又开创一片新天地的理念特别影响我,而且陈老师身上有先生的严格又有大师的风范,这些大美对我的绘画和做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导和影响,倍感珍贵。

我作品中采用的技法来源于敦煌壁画体系,又有一些微小的个人感悟和小理念加进去,或许这也是对陈老师传承及创新的教学理念的摸索性践行。

我的参展作品两幅是人物,三幅风景,我主要关注自己眼中的人和自然,我绘画的现阶段主要把握三个元素,一是壁画技法,再一个是个人倾向性的色彩弱对比,同时受陈老师影响比较多地注意线条的节奏和韵律以及人物的意象造型。人物作品取材于少数民族,我喜欢夸张装饰的美。重彩风景是对二十四节气的个人理解,如白露霜降等字眼都让我有美好的联想,所以我追求营造清新浪漫而又氤氲的情境。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景,我想表达的都是一种诗意和情怀。

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感谢陈孟昕先生,感谢艺库网。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0张图片

参展艺术家李文文和她的作品

今年这个作品有一点是表现生死,去年我的奶奶去世,我从小是奶奶养大,这种离别的伤现在还痛。今年访学又发生了一件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我在访学的过程中也在考我导师王海霞教授的博士,在我博士马上要公布的时候,导师去世了,所以这个作品也是有悼念的感觉。特别感谢导师对我的培养,第一次特别近距离的面对生死,之前在创作中可能会想到技法、想到色彩、想到构图,当人真的面对真感情的时候,那些好像都不重要,只想要把自己真实的那一刻的想法表现出来,作为对老师的感谢。她给予我太多,在学术上给了我很好的引导,更多的是人面对自己重大选择的时候,那种坚持与无畏。她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贡献给了她的学生,她的事业和她热爱的专业,最后的时候她也在帮助大家做很多事情,她对我影响很大,我也会把我的学术研究继续坚持下去。

展览现场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1张图片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2张图片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3张图片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4张图片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5张图片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6张图片
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_第17张图片

感言

朱军献

(南开大学美术史博士、

南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既为引领全国艺术创作之重镇,亦乃全国艺术学研究创新之渊薮,院内诸师学养深厚、艺道高明,皆海内艺界之精华英萃。其中名家巨擘,森森然若巨木林立,其叶繁茂,其荫广大,其文其艺或如泰岱之雄秀峻奇、崇拔宏伟,使人望而仰高;或如黄山之迤逦美妙、奇幻多姿,使人意悦而心醉;或如大江奔腾、源深流长,使人渴慕而思会神往。故吾等同学诸友,虽散布九州,分属各省,而仰慕大雅、崇尚高师之心一矣,自去岁金秋,皆负笈京华,求学研院,有幸而投入诸师之门,亲身感受风雅熏陶,亲耳聆听真言妙谛,期间虽有求学之苦,然苦中之乐更沁润于心,苦中所获更充溢于胸矣。苦乐之间,春秋代序,韶华一载,转瞬而逝,尚依依恋惜之时,已将言别矣。同学诸友皆思当学有所报,故得研院领导大力襄助之后,共谋此次展览。所展作品,或以七色图绘祖国壮丽河山,或以五彩渲染悠远乡土,或以纤毫挥写先贤妙词,或以浓墨直抒自我心声。其情浓其艺亦真,虽术业不同,各有偏好,然皆倾心凝神之作也。艺近乎道,同学诸友已渐然由艺而通道矣。间或有所不足,仍不掩诸位学友报答研院及诸师之深情也。

小子不敏,于文并无所长,然受同学诸友所托,厚情所寄,自难推却,故不揣冒昧,斗胆班门弄斧,略成此文,聊作同学诸友之感言。

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9日。欢迎各界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参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届访问学者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