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之前先做这件事

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之前先做这件事_第1张图片
梵高隆河星夜.jpg

我给自己订下的今年的读书目标是,系统地阅读中外的文学名著,建构自己的文学知识体系。所谓系统地,就是按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阅读。文学离不开历史,它和时代是紧密联接的。不是散乱地抓一本是一本地孤立地去阅读作品,而是清楚其在历史上的位置,文学发展中的位置。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我同时在阅读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进行切换,意识到其实他们在历史上的时间是不对等的,在文学史上的划分标准又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一边在读汉代的《史记》,一边又在读西方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作品。中国的文学史是按照朝代的更迭,划分得很细,这和西方特别是欧洲不同。西方的文学史是按照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潮流来划分,整个欧洲大陆就是一个整体,它的文学史是大块划分的,基本上一个世纪就是一个主要的文学潮流时期。

我在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就会产生疑问,这个时候是中国的哪个时期呢?有哪些主要的文人和代表作品呢?一查,哦,是明代,差不多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出来的那时候。反之亦然,在读《史记》时,同时期欧洲正是古罗马的时代,主要作品有《埃涅阿斯记》。

所以,看来仅仅是阅读各自的文学名著还是太过孤立,虽然了解了其在本国的文学史上的时期但仍然不够,若是能再放大一些格局,将中国和外国的文学都放在世界的架构中进行排列,那样,我们在同时读两边的文学时就能在宏观上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概念,我们的眼界也就可以提高到世界和人类整个范围了。

什么是更大的格局?你就想像自己是在看梵高的名画《隆河星夜》,那浩瀚的星空就是整个世界与人类历史,而那些光芒闪烁的星星就是前人们留下的光辉文化遗产,照亮着人世间。当我们在阅读全世界的文学名著时,就像在仰望整片星空,多广阔啊!

于是,我尝试作了这样一张表,将中国古代和西方(主要是欧洲)的历史年代放在一个“星夜”下:

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之前先做这件事_第2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我将这张表打印张贴起来。这样,当我在阅读中国某个朝代的作品,和西方某个时期的作品时,我就会非常清晰地知道两者在时间上的位置,它们对应是在双方的哪个朝代或时期,差距有多大。

这张表还可以继续做延伸,将计划要阅读的书目对应时期写上去。比如这样:

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之前先做这件事_第3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我没有写完,只是写了正在读和已经读完的部分。读完的书上还可以用颜色标出来。

若是读完了欧洲的部分,可以继续在右边加上美国的部分,日本的部分。总之,这张结合了历史时期、国家、文学书目的总表还可以一直这样延伸下去,作为自己搭建文学体系的总结构表。而这张总结构表,就像我自己的一幅《星夜》图。

在梳理这件事时,我也体会到任何知识原来都不能孤立地去掌握,不管是文学也好,美学也好,还是其他学科。当我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它放在更大的格局下,与其他的地域、类别作个排列,让自己在深入地、局部地学习之前首先有个总的格局,让自己看待事物的眼界更大。

如此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将来你还可以专门就某个阶段或时期做个深入的横向研究。

很多方法都是触类旁通的。就像我们在做任何行动计划时,首先不要急于着手行动,而是先做个总体格局的梳理,这样再去实施,对每一步行动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更加心中有数。

希望我的这点体会,也能对喜欢文学的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希望你也能画出自己的一幅《星夜》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之前先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