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张图片
目录
上一章节
推荐作品:风云际会
大英博物馆

由于时间尚早,我们直奔大英博物馆。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剩下的三个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距离我们下榻的酒店很近,走路也就是10分钟,其间路过中国餐馆——食家莊。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张图片

进入博物馆需要过安检,尤其是金属物品查的很严。
在门口有一个箱子,上面写着“请捐5镑”,这不是强制要求,捐不捐自愿。

可租用中文导览器,成人£5,儿童£4.5。

世界级的博物馆,自然拥有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及历史。在这里,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古雅典、中国、印度、美洲、澳洲,非洲图腾和爱斯基摩部落等的展品。还有数以千计的药物和疫苗以及现代社会的家用产品和各种奢饰品……包罗万象,展现的是整个人类的文明,而非个别种族。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3张图片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4张图片

罗塞塔石碑——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由古埃及象形文圣书体(相当于我们的甲骨文)、古埃及草书(相当于我们的隶书)和古希腊文三种字体撰写。于1799年,由拿破仑埃及占领军发现于港口城镇罗塞塔郊外。从此,现代人读懂了古埃及象形文。镇馆之宝不在于精美和华丽,而是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传承。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5张图片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在位67年。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

现位于埃及的拉美西斯神庙也同样举世闻名。每年的太阳节,即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霞光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全身。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却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后来为了修水库,需要将神庙搬迁。这一工程动用了全球2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尽管煞费苦心,竭尽一切力量,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延误了一天。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6张图片
68.jpg

阿蒙霍特普三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在位38年,是建筑和艺术的保护者。在他统治时期,是古埃及艺术复兴的时代。且不说精湛的雕刻工艺,雕像虽历经千年,但表面的光洁度令人叹服。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7张图片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8张图片
IMG_20160708_183440.jpg

古埃及象形文。那些画圆圈的据说是法老的名字。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9张图片

木乃伊,可看到手上戴着戒指。我本来是慕“图坦卡蒙”木乃伊之名而来,或许是因为戾气太重,诅咒太深而不便展出,因此没有得见。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三妹。原来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0张图片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1张图片
I

古埃及人心目中的神——猫神和金龟子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2张图片

古巴比伦人头牛身像。从正面和侧面看,均为四条腿,这是一种艺术表现,而并非是五腿神牛。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3张图片

双头蛇,阿兹特克艺术的代表。由木头雕成,外面覆盖绿松石图案。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4张图片

阿兹特克人物浮雕。在很多游戏中见过。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5张图片

来自非洲的青铜器代表,精美绝伦。古老的非洲大陆并不是只有蛮荒土著。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6张图片

古罗马角斗士的头盔,一部浸满鲜血的奴隶斗争史。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7张图片

复活节岛石像。以深邃的眼光傲视众生。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8张图片

玛雅水晶头骨,隐含外星文明,主宰生死。

我倒是认为这是假的。因为发现它的安娜曾经说过,是先发现的头骨,后发现的下颌骨,它们之间的配合之精确震惊世界。可眼前的这个头骨和下颌骨却是一个整体。不知是安娜说错了?还是这个头骨本来就是假的?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19张图片

路易斯西洋棋,棋子由海象牙和鲸鱼牙制作。西洋棋曾是欧洲上流社会的游戏,现代国际象棋前身。这里的棋子来自于四副不同的棋,共传世93枚。其中的11枚在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剩下的82枚全在大英博物馆。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0张图片

精美的战舰模型,包金的。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1张图片

小提琴的始祖吗?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2张图片

神权的象征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3张图片

大明成化青花瓷碗。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4张图片

清康熙御制,中国瓷器工艺巅峰。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5张图片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6张图片

精美绝伦。一边展现着荣耀,一边述说着屈辱。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7张图片
着重介绍元至正青花云龙纹象耳瓷瓶。

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其中一件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民国初年,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叫卖。由于长期以来,国人有着极强的正统观念,素来将元朝的统治视为汉人的奇耻大辱,因此“恨物及物”,没人把元代的古董放在眼里。所以见多识广的老板和伙计们一看:这对玩意儿非唐非宋、不明不清,尽管器身上写有元朝的年号,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后来,吴赉熙在前门大街碰上一位身着军服的英国军官,那人是个古董收藏迷,见到这一对青花瓷瓶便爱不释手,提出要把它们买下来。卖价只有两个银元。

两年后,那位英国军官退役,带着这两只青花象耳瓶漂洋过海回到了英国,把它们作为一般的中国古董赠送给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1929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逊到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参观,一眼就发现了这一对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上面的铭文明确记载了这件瓷器的时代信息。

霍布逊教授激动地告诉助手:“这是两件伟大的作品,由于它们的出现,一段中国陶瓷史将由我——一个外国人来改写!”同年,霍布逊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热情洋溢地向全世界介绍了这对中国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打破了中国国内的学者长期以来认为元代陶瓷无精品的结论,揭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为中国陶瓷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

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公认。中国学术界将这种类型的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元青花,这对瓶也被称为大维德瓶,成了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

可惜中国馆闭馆,只能见到一些瓷器,“女史箴图”没有看到。但是“CHINA”就是“中国”。无以伦比的艺术典范,述说着传承千年的勤劳与智慧。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8张图片

货币展,有我们的现行人民币和已经不使用的外汇卷。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29张图片

日本馆的文殊菩萨木雕。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30张图片

日本武士的铠甲及战刀。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31张图片

南方护世增长天王。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32张图片

北方护世多闻天王。

这两幅是来自韩国的壁画,因此在韩国馆展出。可见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影响之深远。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33张图片

来自韩国的佛像,一副高丽人的面孔。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_第34张图片

在博物馆大厅,还有歌舞表演,以印度歌舞为主。大厅的天花板是蓝色玻璃组成的全景天窗,上面落满了海鸥。

目录
下一章节
推荐作品:风云际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3)本章节为大英博物馆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