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记忆最熟悉的陌生人(读刘媛媛,记忆力)

似乎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近几天肯定离不开刘媛媛的魔爪了,而且心甘情愿。

对于记忆,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觉得特别好玩。现结合我的认识,略做解读。

你小瞧了你记忆能力

人很善于隐藏自己的能力,似乎是为了防止成为被打的出头鸟。

我们是有些闲置的、潜在的记忆能力等待着被开发利用,既然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能力,我觉得,最好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浪费资源。而有时候记不住,绝大多数时候并非记忆本身的问题。

记忆不喜欢当独行侠

按序履行阅读、理解、记忆、表达这几个过程,有利于巩固记忆。阅读和理解能力是高效记忆的前奏。理清文字调理,理解文字内涵,有利于形成有序记忆。

媛媛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方:

看一段文字的时候条理分明,等于记住了一个很整齐的房间里,柜子在哪儿,桌子在哪儿,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摆放,所以记忆的负担特别小,但是有些人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看到需要记忆的材料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个乱七八糟的屋子,这样记忆的难度非常大。阅读理解有问题,就会导致记忆的慢,脑子里存储的信息越少,表达时材料就越少。

怎么才能让记忆的内容有序呢?按照一定的规律罗列知识点,形成知识轴,按一定的顺序来开展记忆这件事。

媛媛想到了EXCEL,很方便的就能够按照一定的序列来罗列知识,这个对于能找到明显知识线索轴的内容非常有效,比如记忆各种历史事件。作为理科生,表示非常新鲜。

记忆能力成了注意力的背锅侠

有一个很好玩的例子:

一群5岁到14的小孩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们根本不理解意思,他们的记忆其实是音和形的记忆,可以很专注的硬背下来,成年人记起来就容易得多,记的不是音和形,而是意思,但是成年人背《少年中国说》很难,因为他们不集中注意力。

越长大,记忆力越孤单。集中注意力,增加有效学习时长,非常关键。须知,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几乎是无效的。

记了会忘,是好事

我们脑细胞是有限的,开发利用起来的脑细胞更少了,用于记忆的脑细胞越加少,能完成长期记忆的脑细胞再次减少,能成功提取信息的脑细胞再减少一点。最后有多少脑细胞能随取随用呢?所以,忘不了,就悲哀了。(这个比方不太恰当,有些并非细胞整体参与的,可能是细胞的一部分,比如突触。)

何况,哪怕遗忘了一些,再次学习的效率会更高,遗忘本身是可以促进记忆的,多次记忆,更利于信息的提取。不要害怕遗忘,多学习几次,多提取几次,会得到更多的长期记忆。

睡前记忆醒来巩固,有利于建立长期记忆

睡前环境安静,没有打扰,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神经元的新突触就会生长加固记忆。一觉睡醒,头脑清醒、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晨起回顾,可以加深长期记忆。

多场景的反复记忆,更容易提取信息

记忆好不好,提取了信息才知道,记住的内容最终都是为了提取出来使用的。有研究表明,熟悉的场景更利于信息的提取。

也有一个好玩的例子:

有两位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这件事情,招募了18名潜水员,在水下6米的地方学习一份有36个词汇的单词表,随机把这些潜水员分作两组,一个小时以后,一组在干燥的地面上接受考试,另一组则带上他们的潜水用具回到水下考核。结果证明,考试地点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的确相当明显:在水下接受考试的人与在地面接受考试的人相比,前者能回忆起的单词数量比后者多出大约30%。由此,两名心理学家针对这次实验得出结论:“如果能还原到最初学习时的场景中,记忆效果的确会更好”。

但是世界瞬息万变,我们提取信息的环境是时刻在变化的,和记忆的时候,总归是不一样的。那和记忆时刻环境越相近,就越容易提取记住的信息。

怎么才能增加相似度呢?很简单,尝试在不同环境下记忆某个知识点,甚至采用不同方法来促进记忆。

比如,可选择操场、教室、走廊、楼梯间等场景反复实现记忆,通过看、听、读、写等方式配合记忆。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记忆的环境,也降低了记忆的枯燥程度。是不是能够让这件你不怎么喜欢的事,变得更容易面对一点呢?


我想,和记忆能力一样,我们平时也小瞧了自己,你的能力远远超过你所知道的,更超过你所用到的。我想,我愿意去做一个自身能力的开发者,去不断体验自己有更多能力的美好。那么,你会和我一起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记忆最熟悉的陌生人(读刘媛媛,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