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很苦,可我不愿回家。

文/大非先生

一大早,表弟的电话便先于闹铃声响起,睡眼朦胧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向我抛来:

【哥,我这毕业后想到大城市闯荡试试,你有什么建议吗?】

来深圳已有一些时日了,表弟不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人,似乎在年轻人的心中,好男儿志在四方——四方即北、上、广、深是也,仿佛在这里迎接每一次日升日落,才是这个漂泊时代里的热血与青春。而我,一如既往的不知如何回答,很怕自己短浅的只言片语会将他们引向一条在以后的某天会滋生出“如果当时”这样话语的路。

深漂很孤独,所有的异乡漂泊都很孤独。这只是我个人之见,或许我说的不对,但还是鼓起勇气说出。现如今的我们,大多在互联网上手舞足蹈,巧舌如簧,在现实中却往往很“沉默”。

一个朋友前几天晚上在微信里和我说到,她在公司结识了一位女生,相处融洽交流愉快,颇有在校时的感觉,然而那个女生没过几日却决定辞职离开。

后来,她在朋友圈里写到,这里是一个冷漠的城市,难以交到维系长久的朋友,一个交往得不错的朋友或者同事,却也经不起再轻的别离,这不怪谁。这条朋友圈下边点赞无数,有深圳,有北京上海,也有广州苏杭,赞的背后隐约看到无数沉默的漂泊者。

如深圳,这个全国最年轻的城市,29岁的平均年龄,70%的外来人口,四面八方涌来,都怀揣着自己的一份幻想,在这个城市里发生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只是故事前后,彼此都没有几分交集。

深漂同北漂、上漂一样 ,都是这个时代里最孤独的一群人,拥有着最不应感到孤独的年纪,却在这座有几分“畸形”,急速发展的移民城市里越发的孤独起来,甚至连消磨孤独的方式都如此苍白而千篇一律,吃饭、唱K、看电影、逛街......

这也是大多数异乡漂泊者的现状,住在某个偌大城市自己沉默的小世界里,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结构里,工作的压力,事业的困扰,恋爱的拮据,是上一辈和在家乡的朋友们都无法体会的,漂泊最开始的日子,都是咬牙生存,背负着父辈、朋友们不理解的眼光,苦苦坚持。

合租的一位室友在周末的清晨离开,同来时一样的行李与装束,只是留下了曾经踏入这个城市时坚定的豪言壮语,扛着父母对结婚购房的催促,带着家乡好友生子安定的劝诫,满身疲惫的回老家去考公务员了。我送他到车站入口,看着两年前走路都像是带风的身影,就这么萧瑟的一点点融入人群,直至不见。

回过头去看看,又有无数看不清的面孔怀揣着满腔热血从出口走出,一脸的跃跃欲试,就像两年前的室友,发誓要留下,义无反顾的将时日不多的青春献给这些个“发达”、“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城市,最后却发现自己已经属于这里,这里却从不属于自己。

异乡漂泊之人都曾有梦想,有追求,有一颗倔强而孤傲的心,但当走出车站,深吸这一座座陌生城市气息的第一刻起,无论将来发生和经历什么,无论当下做了怎样的选择和决定,每一种可能性的结果,也许都指向着终将悄然离去。

结论有些伤感,甚至是阴郁,但这个结果却是多数异乡漂泊奋斗者最终的轨迹。

可生命总该有一段时日不管不顾、前仆后继,漂泊最大的意义,或许便是丰富了熬过来的人们的人生阅历,靠自身努力改写了人生原本的轨迹。

在一个油腻灰暗的小餐馆里,我在等我的重庆小面,这就是我能想起的异乡漂泊第一天。从录用我的公司里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漫无目的的行走许久才找到一家“家乡”的面馆,墙壁上糊满了小广告,我便放心的走了进去。我喜欢那些小广告,它们让我感觉到踏实,可以帮我认定在那家小面馆吃点东西不会太贵。

再想起那些迷茫的日子感觉已是很远。现在的自己,拎着早餐挤着公交走向写字楼林立的钢铁森林,时常与同事加班讨论至深夜,周末四处逛逛停停,自得其乐。

直到许久之后,开始有了留在这个城市的冲动,才会发现,这座一年有300天沐浴在阳光里的城市总是会有着莫名的希望充斥。

忘记在哪儿看到的一段话,颇有所感。

异乡漂泊之人,时间不会给你答案,也不会证明一切,更不能证明你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时间只是给你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通过长久的努力甚至拼命的坚持来让答案符合预期,让结果是你想要,使选择无后悔可言。

(图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漂泊很苦,可我不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