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

有试过拍出来的相片整张偏蓝或许偏黄吗?想拍出黄昏的金黄,拍出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金?是不是镜头或机身有毛病!其实这一切都关乎到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设定。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1张图片

白平衡听上去好像挺专业。但当你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就能拍出理想色调和感觉!

调整白平衡是为了能够获取「较准确」的色彩。

不同光源拥有不同的「色温」,导致整张相片出来的色调不一样。所谓色温,我们会用冷和暖来形容。简单举例:白色光管灯是一种色温较高的光源,色调会偏冷/蓝;相反,钨丝灯胆的色温就较低,色调就会偏暖/黄。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2张图片

色温其实是将光源与绝对黑体比照表面温度测量值,测量单位是Kelvin (°K)度。色温数值越低越偏向红色,数值越高侧越偏向蓝色。

以下是色温表:

以下是一些色温的常见实例:

1600K:日出和日落

1800K:烛光

2800K:钨丝灯/电灯泡(日常家用灯泡)

3200K:日光灯

5000K:日光,这是用于摄影、美术和其他目的专业灯 箱的最常用标准

5200K:灿烂的正午阳光

5500K:一般的日光,电子闪光灯

6000K:略有阴云的天气

6500K:浓云密布的天气

8000K:浓雾弥漫的天气

16000-20000K:天空碧蓝的天气

   比较暖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暖、比较温馨、怀旧、故乡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较暖的色温(细K值)。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3张图片

   比较冷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冷、比较高科技、近未来的感觉,都可以使用较冷的色温(高K值)。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4张图片

一般情况下,肉眼不会发现「色温」,因为肉眼懂得自动调节。但数码相机并不如我们的眼睛般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指导我们的相机色温高、低。白平衡就是告诉相机,到底什么是白色。

如何指导?一般来说,数码相机都有三种方法去获得正确的白平衡:

1.自动白平衡模式:

相机自动估计现场色温,自动作出它认为最适当的调整。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它都大致准确,但对于太复杂的光源还是有机会出错。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5张图片

2.半自动白平衡模式:

钨丝灯/电灯泡(tungsten)

这通常是以一个灯泡的图形表示,于室内拍摄时我们会选用这个模式,尤其当主要光源为钨丝灯/电灯泡时。这个模式的背后意义是,告诉相机现在的色温大概为2800K,要增加一点温度,令相片拥有较真实/理想的色彩,而不会太「冷」。

日光灯

同样是室内拍摄时使用,相比起钨丝灯有更高的色温,同样也是告诉相机要增加一点温度,增加的幅度会比使用钨丝灯时细一点。

日光

这能够告诉相机不用做任何的调整,因为现在的色温为非常理想的5000-5600K。多为室外使用,正午阳光下的设定。

闪光灯

跟日光差不多的色温,比日光的色温「冷」一点,相机会调「暖」一些。

天阴多云

为略有阴云的天气底下的设定,色温较「冷」,相机会进行比较大幅度的调「暖」动作。

阴影

日光下主体于阴影位置时,我们大致可使用这个设定,比天阴多云时更「冷」的色温。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6张图片

3.手动/自定白平衡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白平衡模式,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你获得理想的颜色,高端型的数码消费相机及DSLR等更会配备手动的白平衡设定。

自定白平衡模式有两种:

一:在拍摄时,拿一张纯白的纸,使用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然后对着该白纸按下快门,这样做的意义是告诉相机在这个光源下,何谓「白色」。

二:直接向相机指定色温度(K数),精准地告诉相机色温之后,相机也就能精准地计算出何谓白色,也能相应地计算出其他颜色。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7张图片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

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_第8张图片

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平衡,1分钟学会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