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网培训总结

补充:链家网可以理解为链家的产品技术团队,本次培训的受众构成基本为产品 & 设计(就我一个) & 开发(绝大多数)

收到链家的培训电话后,左盼右盼终于到了15号去北京的一天。这次去北京的目的主要是想提前了解下工作环境和周边住宿环境,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培训的内容,日程安排表里出现了些诡异的标题:链家梦工厂:我们的梦想、筑梦沙龙、梦想照进现实、梦想之夜,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传销鸡汤洗脑的场景,对于这次培训的期望值大打折扣。其实体验过才知道,所谓梦工厂就是小组之间的设计冲刺;筑梦沙龙就是老员工答疑;梦想照进现实就是小组答辩;梦想之夜就是大家一起吃火锅。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标题,我后边再展开说。

day1:到达

到达北京入住公司安排的五星级酒店,两人一间,我暂时一人住。随后在福道大厦的培训教室里见到了自己所在的小组团队。随后鸟哥上台做简单的演讲:

·职场的前五年最重要,技术人员5年可以达到自己的技术巅峰,而前五年中最重要的是前一年。第一年你会非常open,最大化自己的学习能力,慢慢确立自己的工作流程。随后你会变得相对封闭,对于知识有过滤性。

·为何看重校招生,首先校招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有最佳的可塑性。而社招人来自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文化,工作中会有不匹配、调性不一致等问题。校招生是一张白纸,可以很好的适应团队配合团队。

·为何链家网如此重视技术,因为技术在此大有可为。很多公司都在谈技术赋能,房产交易是个很大且有非常大技术改进空间的行业。比如链家开发自己的IM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提取用户与经纪人对话中最高频最关心的问题来优化交易;开发新的户型图录入系统,告别了以往现场手画然后在电脑上二次绘制的方式;在经纪人与用户电话沟通上使用语音转文字,然后使用机器学习发掘是否存在交易中的违规信息……技术人可以在这里找到技术的使用场景,切切实实地改变这个世界。

·链家的成长平台很棒,如何利用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保持好奇心,学习能力是成长的燃料。

链家HRBP也上台做演讲:

·重视校招生除了他们学习能力之外,还有校招生对于第一家任职公司的归属感认同感。

·希望我们具有接受变化的心态和能力,因为互联网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那么什么是变化,打乱工作流程是变化、组织架构调整也是变化)

·要做一个有想法的人(这里我忘了她是怎么解释这段话,我的理解就是对于自己来说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在业务上要多尝试多思变)

·协作中多push,接手即负责(对于这点我很有感触,在赛诚实习的时候我每半天的工作都要与产品确认与开发交接,到了携程后我就忘记了把关的环节,我的设计是谁负责开发我都不知道)

晚饭后是小组成立环节,10分钟时间确定小组名、口号和logo。我们组在logo设计上花的时间较长,在口号和组名上太过随意,特别是口号我特别难受,初中时代的励志型口号。在小组刚建立的环节我就已经感受到了我在管理统筹能力上的缺失。虽然我一开始觉得又要构思设计又要协调分工太困难,将组长的位置让了出去,但是实际在组中我的话语和指示还是最多的。队旗的设计上谁都插了一手,有人提议用五彩笔描边,有人直接在上边加了几只红色的海鸥……最后的队旗只在logo的形式上(手绘卡通形象)赢了一手,在创意性和风采展示上完败于其他小组。

day2:行业认知

第二天,其实是培训正式开始的第一天,邀请了链家研究院的同事来做行业分享,分享人思路清晰吐字飞快,我摘下几个重要的点:

·链家的核心业务是二手房业务,这一点解释了经纪人在周边社区的定位和服务

·日本已经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开发商,因为新盘业务是有天花板的,所以开发商在后期都会向多业务拓展如租赁、物业、资产托管等。

·存量房时代下,经纪人重要性增强;中介渗透率和物业渗透率提升

·改善型换房成新刚需

·信息线上化使购房周期大大缩短

接下来另一位培训老师给大家讲解链家的发展和公司文化,我只放出我觉得有用的部分:

·链家每年两次博学大考,旨在提升经纪人专业度,为何如此重视?帮助理解这个问题的一个场景:房主问经纪人,业主问遗产继承房产手续问题,如何中介不了解还要翻阅资料,会给你不放心不靠谱的感觉,如果脱口而出做详细解答,专业度高可以大大提升品牌认可度和交易促成。

·链家的业务(许多人认为链家就是中介,其实链家的想做房产业的整套服务链,成为住的入口):

        二手房

        新房平台

        海外购房&资产托管

        旅居

        城市更新(老楼改造)

        贝壳金控

        装潢(万科链家简称万链)

        保洁

        搬家

        租房(链家租房&自如友家:租赁托管&自如寓:集中式长租公寓&自如驿:民宿)

        商业房产(刚刚起步)

晚上邀请了产品:月善姐来做产品分享,我觉得非常有启发:

·关于MVP的规划,产品第一期做什么?之前我看过一个解读MVP的图片,说产品的最终目标是法拉利,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能阶段性实现。迭代阶段不是4轮车骨架 — 奇瑞QQ ——法拉利,而是自行车 —— 摩托车 ——法拉利,虽然足够生动但是我没有体会到内涵在哪。直到月善姐提出如果让你实现Uber的功能,最快最简单,如何去做?我想到了老家打电话叫车去徐州的电话中台系统,使用手机电话(用户)———总电话中心(负责接收需求和调度)————寻呼机(司机)这一套系统作为产品MVP形态

·小练习,如果当初你是马化腾,做IM工具,12个功能目标只能先实现3个,如何选择?这个练习让我体会到,我们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很容易使用黑盒子,或者设计出极致甚至用力过猛的体验,但是在实现的开发节奏规划上缺乏理解。

·如何甄别不靠谱的需求。举一个案例,一个人提出了设计一个APP控制一键收放的智能车罩,解决了用户装车罩难的问题,如何甄别?这里有几个评价维度:

       需求频次:这是一个低频需求

       实现效果上:安装方便了,拆洗还是没解决

       工程实现上:需要装电机,需要联网,线路如何布置,一切还是黑盒子

       产品的可替代性:洗车很便宜很方便  

·如果在APP上添加个新功能,如何取舍?比如链家有吉祥物钥匙扣,加入商城卖周边,既能提高流量,又能提升品牌曝光,好不好?这里只给个思路:要深谙产品发展的主线,懂得做减法。

day3:门店参观&答疑

今天一早要去链家线下门店,以前在门口看店内感觉就是几个经纪人在前台掰乎电脑。今天进店参观发现店内其实还有类似计算机机房一样的工位,经纪人在这里与客户联系。晨会开始,店长先带头让团队扯嗓子喊口号,然后就类似带兵打仗一样,表扬优秀士兵,让优秀士兵发言分享,然后对市场形势有个判断,鼓励大家下一步如何做。我先总结晨会中对于有启发的要点:

·多带看,带看才有成交(线上规划上要努力促成带看)

·一次带看要准备多套房源,备选房源其实也是对用户需求的解读(比如用户一直看二手房,一直没头绪,带看新房或许就有转机)

·角店,两边道路都可以看到,是最好的店面

·链家店面的选址有社区店的定位(对于热门楼盘可以设立门店,在新盘开售时可以卖新房,在存量时就更加注重社区的服务,让房主有卖房需求时信任你)

·从链家网上来的客源有40%以上,其他主客源有连环客(买方转卖方)、转介绍、小区遛弯

·经纪人要熟悉小区,进了这个小区像进自己家一样,厨房厕所在哪,周边配套如何,哪栋是哪个户型都要如数家珍。

·国家严控交易价格,交易量可以上去,但是价格要控制,如何超线会被约谈,所以要和房主协商好

·经纪人的工作之一:开发房源。何为开发房源,就是在可售房源有限的情况下,多促进房主出售,这里就可以解释了为何会存在电话骚扰……还有个比较好的已上线的功能,房屋估值,做房屋估值就是让用户了解自己的资产,可观的数字或许会促成变现的转化。(启发:如何设计线上让房主想卖房想换房

下午大数据负责人给我们分享链家大数据的知识。其实我听完了没有什么大的感触,先Mark一下吧

在逐梦沙龙环节(老员工答疑)感受到了一次大牛分享给自己的一次冲击。蔡白银用画中介行业进化图的方式短短几分钟就解读了链家发展的下一步,即中介由单打独斗 ——小团队化———公司化——平台化,链家未来要做中介加盟,技术平台赋能(如经纪人管理工具、CRM系统、大数据平台、法务支持等服务)他回答问题的方式很特别,就结果来说易懂又让人印象深刻。他又用琅琊榜的某个人物的故事(抱歉我没看过)解释了职场人发展的三个要素:能力、平台和时机。不愧是北大物理学毕业的,一看就充满能量。由于此人太过亮眼,导致我没有记住其他前辈的答疑。

day4:职场分享&总部参观&团建

今天是这四天来收获最大的一天也是最累的一天。

技术大牛吕毅给我们上了一节如何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的课。

老师的讲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在总结知识点时先让小组讨论答案是什么,然后再做回答,第二是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做解读,带入感很强。

因为我们总结的答案和大牛给出的答案总是不一致,他又解读的很有道理,所以一堂课下来记了好多,感觉要消化好久。

首先小组讨论3点核心竞争力,我们组总结专业能力(立身之本)、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吕毅给出答案:

    ·专业能力(主要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包含专业技能)

    ·视野与格局

    ·身心健康(其中包含职场的心态)

对于视野上他用当年学习PHP官方文档了解冷门函数、了解前端组件提升效率节省开发时间来解释。我觉得很有道理,在赛诚的时候我觉得公司的两位移动端开发都很有视野,他们总能发现好用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捷径在哪。可能别人眼里我也是个视野稍开阔的人,毕竟他们向我求助的问题比如高清食物图片在哪下载、哪里有Mac软件资源、哪种GIF制作方式效果比较好我都有门路的积累。可能是最近又回到学校没有接触复杂的设计了,我发现自己视野好久没有扩大了。吕毅解释为何把身心健康作为竞争力之一,对于他来说,职场心态的改善让他的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刚从学校出来的他很狂,所以觉得很多问题都是在针对他:QA报bug —针对我、领导问节点—针对我、同事以不适用唯有拒绝分享组件—藏着掖着小心眼。遇到邮件报bug直接回复一个很紧张的解决时间没有深挖哪里出了问题,结果是着急修复然后另一个bug出现。老人开导心态改变后一年晋升一级。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解决问题的能力(60%)

          职位晋升所需要的能力升级:

          细节问题——把控项目(工作两三年负责项目)——系统级方案(涵盖好几个项目)——掌控方向

     专业视野(15%)(来源:不断学习保持open心态,作用:拔高的手段)

     职场心态(15%)(职场心态是你的职场加速度)

     其他

有一个公式:Y=aX+b

Y:职场收获

a:加速度(心态,有正有负)

X:能力

b:视野

什么是快速成长的方法,每个小组来思考回答,我和第二组的答案是不断总结,一三组的答案是多向老人请教。吕毅给出的答案是:专注(深度工作)

专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在大目标的选择上,要坚定(如当年很多技术:前端、移动端开发都很火,做PHP是他的专注)在实现目标的工作方式上,要深度工作。深度工作可以压缩成长的时间,让你早早的完成成长然后抓住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许多大牛不断学习,然后创业或者加入一个成长型公司)

穿插全生命周期的能力:

      关注细节(例子:某程序员工作汇报的邮件,图形抽象化、条理清楚,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晋升答辩时已经加分)

      抽象能力

      刨根问底(多问为什么)

      追求极致

(感觉做笔记框架化还是不行,现在看抽象能力和追求极致在没有示例支撑的时候,就是一大空话鸡汤而已,可惜自己已经忘了当时吕毅讲的是什么了)

提升软实力手段

       积极处事,不要怕事,前期的事都蕴含着机会(比如学校领导找你办事不要躲,躲就错过了认识老师的机会)

       工作外的学习,系统化学习!!!(许多同学的知识都是点不成面,知乎上微信文章大都是点)

       善于请教,谦虚的请教,遇到困难先想一想(任正非门口:进门前先想3个解决方案)

       自我突破(突破舒适区)

在不要怕事上我有共鸣,就比如这次培训老师要和我一块住,我本觉得不方便想推掉,但是想这也是个聊天学习的机会,后来他确实在公司文化的问题上给了我许多新的认识。这些可以以后展开聊。

关于职场心态:钝感力(让自己变得相对不敏感,有助于自己成长)

最后吕大被问及有没有想过创业,他的回答我觉得也很有启发:

从百度离开时有想过创业,但是这几年技术虽然提升了但是业务能力还是零还需要学习,于是在公司的选择上选择了业务性强行业前景好快速发展的公司,也就是链家网。他说其实创业也不是都要从零开始自立门户,企业内部孵化也是创业,自如就是很好的例子。

day5:小组汇报

如果说昨日是对自己如何变好有个整体的框架型指导,那么今天的设计冲刺成果汇报就是自己哪里是短板需要完善就是一次深刻的曝光。

我们本次的项目是线上样板房,这个创意怎么来的,说来简单,就是我体验链家APP新房户型页面时发现只有一个户型图图片,信息不够全面,线下还有样板房为何线上不能有呢,而且以家装软件渲染图来展示,方案可以有N多种。这个方案靠不靠谱,我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线下信息线上化是趋势,所以做线上样板房这个方向没有问题的。

如果在问题提出的一开始就给出了解决方案,那么前期要补充哪些东西才能解释设计流程呢?我先引入的是用户故事,即使用前VS使用后,是不是真的解决了问题,这点我在布置任务后首先没有讲明白让谁做且怎么做,结果发现用户故事写的并不是我想要的,索性在后期我直接删减掉了,用用户地图去代替。

在可行性分析上,大家也没有给出太深刻的答案,而我在这里也基本没有去跟进大家做得如何,其实还是分工模糊任务不明确的原因。

在UI及交互上,我自认为直接用principle上交互动态图就可以说明问题,但是忽略了这个项目不是简单展示赚眼球idea,而是要求完整性。评委老师更看重方案的完整性、可实现性、以及投入产出比。我一边做着设计一边困惑着,困惑来自于两个方面:

1.这种设计冲刺我也做过几次,程序员在这里的定位是什么?在设计阶段帮助我更逻辑的思考,在可行性分析上拉我一把别让我做出无法实现的设计?除此之外我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我不知道怎么用他们

2.为何组员总在说,完了我们没有产品,不过还好我们有个设计。我跟产品差在哪,或者说产品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到了展示环节,我到台上讲解完项目,听完两位评委老师的点评,我在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1.男评委老师比较在意新房装修展示给链家自己的装修公司倒流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肯定这个环节是成立的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我在这里只是给了一个打包购买的入口,以后的交互流程都没有定义,这些是项目不完整的表现。

2.男评委老师问我设计的这个装修展示及修改的系统,与市面上现有的相比,有什么优势。我脑海里瞬间想到的是匹配度(与目标户型完完全全匹配)与可实现性(直接打包购买)最好,在交互的效果上,我解释因为硬件的原因(屏幕大小限制)基于手机的交互体验都是有瓶颈的不完整的,最好的方式是VR手机盒子+控制器。评委问此问题其实表明我的设计喧宾夺主了,我想解决的是展示样板房,但是展示工具又变成了装修工具,而装修工具看似简单实则实现庞大,是一大坑。再投入产出比上表现很差。补充下当初为何设计可修改的样板房,其实是在设计中我们都想抓眼球一点,都想一鸣惊人却没有从理性出发思考为何加进来,它与不加相比有何优势,没有人冷静下来拉一把,大家都在视觉的幻像里玩嗨了。

3.女评委老师点评这是一个设计师主导的项目,真的一语中的。她问我你是设计了更好的体验,我当时有点蒙,难道我没有解决问题吗?于是乎讲了线下看房与线上看房的对比,评委老师说,其实在3D展示上我已经解决了问题,实际上修改&添加家具是对功能的补充。

整个环节下来,我感受到自己的短板。

首先从设计思维上,不成体系,设计混乱。我想每个人都有拿到问题就想解决方案的惯性思维,但是要理清楚,问题从哪里来,如果是臆想的,那就有可能做一个伪需求。另外解决方案要值得推敲,推敲的步骤是否全面,是否加入了开发难度评估、投入产出比等参考维度。

第二,在团队的激励、分工、管理上我太过佛系,第二组有两个产品,他们的PPT展示逻辑、组员分工及产出物确实是最棒的。特别是一客户端开发竟然写了一个apk去展示项目,有点被惊呆了的感觉,他回答了我的第一个困惑,开发设计冲刺里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我的认知限制了团队成员的发挥,大家不是没能力做,而是我没有安排给他们做。

第三,产品思维的缺失。什么是产品思维,我现在还很完整的定义,只能说我在哪里是缺失的:首先是做减法上,设计师一开始就喜欢上极致的体验,而我发现别的组都会立足当下说我们这一期如何做,下一期如何优化。缺失的第二点我另起一节放在第四上说

第四,UED设计思维的限制。在当初选题上我看到一题,链家如何利用门店做公益。我感觉好扯,用我脑中的“UED体系”推敲下,用户好像都对经纪人有偏见吧。但是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思考,从目标出发,做公益可以扩大门店的受众,全世界都有做公益的需求,现在线上公益的可感受性可触达性较差,线下做公益的力量更大(反馈更真实,比如经纪人提供公益卡片、一句赞美)。这就像是从目标出发,利用人性也可以理解为需求,实现产品目标。从结果上,它既满足了商业目标,又满足了人的需求。当然我不是说从流程的另一端,人的需求出发就无法展开,而是需求它太过模糊和庞大,它可以把你引入任何地方,不像产品目标那样精准。

总结下别的组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人人都可以体验的demo。我用principle做动效,好处就在于炫,观感上最接近甚至可以超越实际体验(因为流畅,有丰富的动效),但是组2使用iH5,观众扫码就可以体验,代入感更强。

2.其他组员的救场,在小组代表在台上被观众或者评委质疑、挑战时,其他成员踊跃发言应答,说明人人都参与了,人人都这个产品都有很深的理解。我们组在后期还有人说我对咱们产品有点模糊,不知道可以干啥 - -

总结:

近5天的培训让我受益颇多,从培训的构成上分解收获:

参观:公司环境确实很棒,有丰富的空间可以让员工组织讨论、分享、游戏、放空。这里表扬伙食,每天中午晚上的菜是又丰富又不重样又好吃,吃完还有水果、酸奶拿。

团建:团建我没有在总结里详细讲,团建是个体力活,对我来说更是个团队协作认知重建的过程。这里有两点:分工确实很重要(领导),团队成员的自驱动性也非常重要,有三种表现:1.不配合不玩的,团队伤害最大(这里排除有捣乱的坏蛋哈) 2.努力做好自己的(我是这种定位,怎么优化流程我不发言,你让我干啥我干啥)3.积极思考,献言献策的人(团队的进化就靠他们了)

员工分享:吕毅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让我对成长有个框架型认识,蔡白银和鸟哥对于链家的解读让我对公司的发展有信心

设计冲刺:了解了自己的短板,感觉有半年没有看清自己了,这次培训明确了,真好。秋招面试自认为表现不赖,但是还有碰了一些壁,至于差在哪里,自己也说不清楚。

屡试不爽不如自知之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链家网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