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打了孩子,母亲反而委屈

公益心理:打了孩子,母亲反而委屈_第1张图片

求助: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因在家早读时似乎和她爸爸拧着劲一样,就是不愿出声念诵,再加上她爸爸一直在旁碎碎念,然后我出手扒了她裤子用尺条狠抽了她。

我很惭愧,没有很好的管理好自己情绪,打她出发点是为了给她一教训,但这不是给我施暴的借口。孩子看来似乎很乖巧,各方面并不出色,但是她小小年纪经常察言观色,所表现的并不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更多的是应付。这方面反映出很多问题。

作为母亲这个角色来说,我不太称职,但我会加强自我管理及提升。还望老师在学校多多安抚她受伤的心灵,晚上回家我再和孩子作个深入沟通。

益心理:

我以前很长时间也是很纠结这情况。我是孩子他爸在家就让他带,他没在就我带。因我丈夫周末才回家,尽管给孩子讲了有些食品吃了不好,但丈夫不以为然,他舍不得看到孩子没得到满足难过行疼。孩子小时候,有时和他父亲闹别扭会来说:妈妈,爸爸买糖我吃的。。。

后来跟着老师们学习,心里的力量长了一点点。

我想,反正孩子长大也要面临多元化的社会,做他自己,就保持合而不同吧。他教育时我不发言,必要时协调,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温和地坚持用语言把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

现在孩子上高三,也受他父亲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都是生活在现实中,是自然的,远没原来纠结的那么严重,甚至孩子现在的情况较我们父母小时还好一些。

您晚上再和孩子进一步沟通,和她讨论您的想法,以及对爸爸的感觉,看孩子怎么说,再顺势引导。

益心理:

可以打孩子。只要您可以承受孩子被打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话。您打了孩子,心灵的创伤除了您自己,谁都无法抚平。

两个家长是可以有不同的理念。其实您对比一下,相比较您的打,父亲的碎碎念。哪个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可能会听起来比较难听,但如果您愿意去看,这是真相。

您不同意爸爸的教育方法,就与爸爸赌气,却拿孩子出气。本来是你们夫妻教育理念的问题,孩子就成了替罪羊。

看似乎孩子很乖巧,各方面并不出色,但是经常察言观色。她所表现的并不是她内心真实的反映。更多是应付。——这些都是您和您的先生“斗法”训练出来的。

我感觉您家的孩子很可怜。他承受了太多。还能这个样子,我感觉他真的太棒了。就像一个夹心饼干。迟早有一天他会被父母撕成两半——心灵上。很多精神分裂症其实是这么样产生的。


求助:

看到孩子不同于同龄人的成熟心智,她在学校不愿冒尖,学校反应情况与在我身边截然不同。

益心理:

一个孩子,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可能敢出头?一出头,就被打回去了。在学校,是他真实的状态;在家里,是为了迎合父母的装出来的状态。

真正的一个家庭包容不同的理念,而孩子还有选择的自由。爸爸有这样的想法,妈妈有这样的想法,大家有这样的想法站的角度不一样,没有对错。所以,当父母有不同的理念的时候,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任何一种。这才是健康的家庭。


求助:

孩子目前上一年级,我意识到孩子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心智发展,也和他爸沟通无数次,但沟通毫无改变。

益心理:

您有办法能改变得了他爸爸吗?如果改变不了,除了打孩子,您还有什么能耐?还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弄明白了,您就找到方向了。

别沉寂在自己的懊悔,您需要立即调整。面对问题。只有您的调整,才可能给您的孩子和您的家庭带来不同。暂时包容不了也没有关系。一个长时间形成的家庭互动模式,如果谁都没有改变,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那既然是您意识到了问题,就应该由您调整开始,您一调整,整个家庭的能量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喜欢指责,指责对方这不好那不好。但我们其实还有另外的方法,就是包容对方,用自己的能量去带动对方。唯有爱,唯有付出,唯有赞美,才能够让家的能量流动。这个死结才能打开。


求助:

内心还是有很多委屈的,这种痛无人可诉,这种包容就如刺猬拔刺般疼。

益心理:

是的,您现在有很多委屈。可是您想一想:您的委屈,不一定是您的爱人给您的,也许是您原生家庭带给您的。您去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您是不是都是特别多的委屈的?您说,委屈是您的模式。如果是这样,您遇上先生会委屈,遇上其他人您一定也会委屈。所以,要解决委屈,不是要解决你先生,是解决您自己呀。

当我们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切发生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成长,我们就会勇敢承担起责任来。委屈其实是一种模式,是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结果,您的孩子也是有非常多的委屈的,这是因为他和您及您爱人互动的结果。

念念觉察自己,当自己看到自己的委屈时,看到他而不认同他、不跟随他,不被他带走。如果被它带走,就会出现了今早打孩子的场面了。因为总有个人要为自己的委屈负责任,自己不负,就给孩子呗。委屈其实也是我们的一个念头,一个感受。当我们看到它并包容它的时候,其实就像太阳照进了黑房子一般。委屈就是那个黑暗,我们看不清的时候,它左右着我们,令我们恐惧。当阳光进来的时候,哪里还有黑暗?当我们看到委屈的时候,哪里还有委屈?如果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自己去释放自己的委屈,觉得委屈的时候,就让自己去哭一场。但我们心里要清楚,哭并不是为了去逃避,而是让自己停一停,有能量去面对。

加油,相信只要您愿意从现在开始去改变,去学习,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的心理学老师告诉我,心理学的学习就是一个修行,修行就是一条不归路,只要您选择了,您就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觉察自己,不断地进步,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

现在您可以做的,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自己开始,在家庭用正能量代替指责,从自己做起,带动家庭能量的转换。


求助:

我也单方面努力过,想改变,试着改变,对单方来说太具有挑战了。我不想推脱,及找借口,因为也努力了这么多年。

益心理:

不是单方面的,关系从来都是双方的,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自我保护,指责对方其实是因为不想承担。当您愿意承担的时候,您身边的人不承担都不好意思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家长做榜样的原因。老指责孩子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好,不如自己做给他看,并告诉他:孩子,跟爸爸学。也许一次两次他学不来,但一年两年都这么坚持的话,理念就慢慢植入了孩子的脑袋里了,他慢慢就跟着做了。相反,我们如果给他们学的是指责、委屈,那这些也一样慢慢植入了孩子的脑袋里。他们也慢慢成了您。

还有,我们打孩子的时候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呢?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去检视的。小孩说话不算话常常是跟我们的父母学习的,因为我们的父母对他们经常说话不算话。把孩子打了一顿,很心疼,哭着对孩子说,妈妈下次再也不打你了,结果下次情绪来,把自己的承诺全忘了。


求助:

那今晚与孩子沟通时,我想大胆承认打她的真实原因,并让孩以后监督妈妈的情绪,可以吗?是不是又有点过了!

益心理:

您有这样的决心,孩子一定会原谅您。


求助:

感恩德育班老师帮我抽丝剥茧,深入问题根结,找出病症,对症下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及不断成长的过程。

益心理: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自省是不知道自己有的问题的,所以您刚才认为自己说话算数,事实上我一问就问出来了,这只是其中一个不算数的地方而已哦,您去多看看,会发现更多。同样,您觉得没有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不是,这个也不要太早下结论,有些无意的话您可能把自己潜意识的东西说出来却不自知。

但您要知道的是:所有的发生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用它都照自己不是去照别人的。

每次与父母一起探讨的过程,也是我自我整合,自我检讨的过程。感恩一切的发生。


母亲的反馈:

孩子心量比我们大!

惭愧,回家还是那么爱妈妈,一点也不记恨我。我与她真诚沟通、忏悔,作出双方约定。

小家伙这会儿放下了,我这当妈的还在难受呢!

她还说,明天就不疼,你别难过,我们一起进步。

好在老师及时提醒,让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互动弥补伤害,将伤害降到最低。

益心理:

很好,行动力强。只有行动了,调整了,我们才看到,原来一切的问题都在我这里不是口头上说的,它实实在在是这样的。


公益心理:打了孩子,母亲反而委屈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益心理:打了孩子,母亲反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