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曾国藩传》第二周阅读思考题

第二周阅读思考题

一,给曾国藩写一封简历

再把你自己的简历与曾国藩的简历仔细做比较,把你比较之后的想法写出来。

曾国藩简历

本名曾子诚,字伯涵,号涤生,28岁改国藩

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一

猝于:1872年3月12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今湖南省娄底市

5岁开蒙,8岁读完五经,9岁学八股文,14岁开始了科场生涯,连考6次落榜,道光13年(1833),23岁考中秀才,14年24岁考住举人,到18年(1838)27岁中进士,29岁(1839)年底,从湖南起程到北京任职。


工作经历:

1.1839年底,从湖南起程到北京当官

2.1840-1850年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道光朝的记录。而立之年,立志学做圣人。


3.1852年协助地方官员兴办团练,管理全省的社会治安工作。



4.1853-1864年  赤手空拳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延续清朝寿命,为了打消主君的功高盖主的疑虑,裁撒湘军,改写中国历史。


(1860年  出任两江总督,累计时长达8年之久)

(1861年  创办安庆内机械所,倡导洋务运动。诚信外交,师夷长技以制夷)。


5..1868年  调任直隶总督,成为“疆臣之首”


6.1872年  上奏朝廷,选派优秀子弟赴美留学

我的简历:

姓名:穆希乐  1975年出生,居住内蒙古锡盟

毕业后在外贸上班,后经商15年。


曾国藩优点:

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和圣人作比较,托宽视野,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为人特别爱交往。入京之初,为人处世不够周到,后经反省,注意替他人着想,朋友越来越多。


广泛结交,明望日高,善于用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对朋友提携报答不遗余力。


工作认真,做事尽职尽责,一旦有任务,就全力以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潜心学术,热心公益,形象端正。


未雨绸缪,敢于谏言,想办法培养人才,为国解难。


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总结经验教训。智慧愈苦而愈明,是他的切身体会。


考虑长远,公私分明,遇到灾祸不自暴自弃,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生勤求己过,最喜欢听别人的批评,越是位高权重,他越是主动听取逆耳之言,已克除自己身上的意气,客气和矜气。


理智平和,尽自己的能力承受重责。精通易理,位高权重之时,懂得隐退。


学他人之长,学他国之优,建了平等的外交观念。善于培养人才,凡事从长远筹划,不重钱财,而在培育后人。

对比:

相同之处:

爱交朋友,工作认真,对事不对人,愿意承担责任。

不同之处:

自己不爱反思,遇事不够冷静,做事有点马虎,不虚心请教,不爱学习。


读完曾国藩,对比之下,觉得自己浑浑噩噩,曾国藩也是出生在普通家庭,然而他的一生都是通过他自己不断的努力,自我反省,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反观自己,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结果就是平平淡淡,没有突出的成绩。

现在因为自己也在觉醒,所以在业余时间也会去报培训班来增加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现在读完曾国藩传,那么曾国藩的一生许多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尤其是长远的目光,这是我们以后要刻意培养的品格。


二、太平军起义是曾国藩的“大机遇”

请你将曾国藩创建湘军到攻破天京后裁撤看作一件事情,分析他做事的理念方法,逐一写出他是如何了觧预测社会情况,如何计划、准备创建湘军?

他如何分析八旗和绿营兵制的突出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重新设计)的?以及他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湘军的人财物保障(指兵、将、幕僚等人才)和粮饷、武器装备等关键。


再参照曾国藩做事,把你自己过去如何做事,包括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如何计划,如何准备,有没有战略、战术?一一写出来,

进行比较分析。



1.他是如何了解预测社会情况,如何计划、准备创建湘军的?


答:曾国藩拥有惊人的进阶之道,在1840到1852不光修身,立志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士上也升迁得非常迅速,创造了道光朝的记录。

升迁的他却非常的郁闷,因为他想给国家多做些实事,道光年的清廷内部很腐败,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已经展露头脚,屡败清军,曾国藩很早已经预料到这个潜在危机。只有想办法培养人才,才能应对复杂艰难的国家形势,然而,敢于直言的他得罪了咸丰皇帝时,把朝中根深蒂固的将相琦善和赛尚也给革职罢免,受到排挤的他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在咸三年,1853年八月他开始赤手空拳创立湘军。因为当时的军队已经腐败到底无法改造了。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这些政治见解也是他积累多年的经验。


2.他如何分析八旗和绿营兵制的突出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重新设计)的?


答:面对太平军挥师北上的问题,咸丰命各地官员兴办团练,所以曾国藩也开始创立他的湘军团练,早在他兼署兵部侍郎的时候,就已经对大清国家武装进行过深入研究,清代国家正规军分八旗和绿营俩部分,八旗是满族武装,绿营是汉人军队,清代中前,国家正规军寒比较有战斗力,但到了曾国藩时代,正规军不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已经打不了仗了。

一场演习中俄罗斯人的报告:部队的演练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毫不认真等。

中国官员的汇报:两光总督卢坤检阅广东水师,水师各营选出精兵强将,到总督面前比试武艺,主要比试射箭打枪,不料一场比赛下来,几百个军人当中有78人都脱靶了,也就是说一枪一箭都不中,有226人打了许多发,射了很多次,就中了一枪或者一箭,这个结果让卢坤大跌眼镜。这样一支毫无专业精神的军队,不仅在英国人的大炮面前一触击溃,甚至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太平军面前,也不堪一击。打仗也是士兵么?如同麻雀借了老鹰,绵羊见了老虎根本迈不动步。

正规军腐败习气已经深入膏肓,没法治了。因此要挽救这个国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赤地立新,抛开正规军,从头开始自己动手训练出一只崭新的湘军。

为了让自己的计划获得通过,曾国藩采取一些伪装并向皇帝做了汇报,起名叫创立大团。

面对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曾国藩身上有着突出的试验精神额,开放态度,凡事总说以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勇于尝试,勤于尝试,做事讲究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建成十营水师。曾国藩建军,确实筚路蓝缕。


关于军饷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劝捐。

在衡阳设立劝捐总局,派人四处劝捐筹饷,回报是由国家授予他们一些荣誉性的虚职。


他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湘军的人财物保障(指兵、将、幕僚等人才)和粮饷、武器装备等关键。

答:境港太平军远远比民兵嘛,汇报的人数要多,而且准备非常充分他们一见湘军水师到来,立即以案上的密集火炮发炮射击,湘军本应退回,但无奈水急风紧,湘军的战船全部吹到了太平军兵营前面想退都退不回来,水师哨船首船,首先中炮起火,后面的乱成一片。

太平军路上出动人口袭击,牵着缆绳的香胸水里出动了200只小花船,顺着风势向湘军船只抛送火球,很多湘军水师船知或者首领被俘或者被烧。

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在案上竖起曾字大旗,亲自指挥作战,喊到过旗者斩。

失败后双方都损失惨重,然而另一支湘军队却取得了胜利。

取胜的原因是纪律严明,官军用命,勇敢无畏。西式武器的运用也是湘军取胜的关键原因。

为了等待广东的洋炮,曾一再推迟出征日期,现在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这是清军第一次胜利,也改写了太平天国与秦朝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湘军的战斗力来自曾国藩的反思习惯


答:1.曾国藩创建湘军,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实心厚饷原则。

曾国藩采用高薪养廉的政策,每月纯收入可达150两,一年就是一千八百两。

正规军中的高级官军官一年还不到1000俩,中级经军官只有三五百两。湘军中级军官的收入是正规军统给军官的3倍到6倍。

由于这一制度在招募军人时,召千人来万人。

2.湘军在制度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这一创新也是军事门外汉曾国藩单精竭虑、集思广义的结果。

3.老乡观念,这也是湘字军的来历。

解决了绿营兵的胜则相忌,败不相救的问题,形成了曾国藩所说的“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死党,这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来源。

4.组织原则:这是湘军与绿营的另一个重大不同,当然这个原则实际上违反了清朝兵为国有的原则,湘军私人性极强,每一级只效忠自己的统领,不听他人掉钱,实际上开了后世军阀的先河。

5.选人原则的不同,军官都要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那些有经验的绿营军官。

因为军事是一项专门技术,自然以经验为宝贵,为什么曾国藩切要血?没有精液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呢?这是因为曾国藩一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行五升的莽夫,虽然有一时之勇,但是没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曾国藩要借你的事,一只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因为信仰出战斗力,精神出战斗力。

也军官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学土人

因为绿营兵兵源不好,因为绿营兵把绿营的坏习气带到湘军中来。

6.重视政治教育

因为太平军是一支有信仰的队伍,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付这样一支军队,湘军也需要有自己的政治教育。

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真正厉害的军队,不仅要搞物质刺激,还要抓住这只军队的心灵

曾国藩把军队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这两个部分。所谓训就是训话,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练才是练习军事技术,训和练相比曾国藩更重视训。

7.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再对事物进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以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智慧愈苦而愈明,是他的切身体会。


把你自己过去如何做事,包括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如何计划,如何准备,有没有战略、战术?一一写出来,进行比较分析。

答:刚起步时自己也是认真极致的做事,对自己的经验不足,会请教前辈,从书上获得知识,自己亲自去尝试,到实地考察学习,自己也制定了详细的目标。

在用人方面找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从小资金少用人开始,积累人脉,扩大资源,筹集资金,然后一步步扩建。

后来取得一点成绩就马马虎虎,没有像曾国藩一样事事反思,脚踏实地,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困难也不能平心静气的去处理,常常会出现逃避的现像。


所以现在遇到了瓶颈,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读一本书《曾国藩传》第二周阅读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