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

很多人听到“客家人”,以为是少数民族的一族,实际上我们客家人是汉族人。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着汉族与山区少数民族特征的特殊民系,也是近代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与畲峒民族融合,最迟在宋明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清代初年客家人从以梅州为中心的闽粤边区,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即使在这样的迁徙中,客家人保持的风俗习惯,依然蔚为壮观。

在客家,有“年假”一说,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都会放下田里的活计,进入准备新年的状态。

家里的主妇们,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年糕,炸豆腐,炸鱼,炸年糕,炸花生米,炸绿豆,腊肠,腊肉,腊猪肝这些是一个月左右就已经准备好了。还会准备很多番薯干,豆荚干,柿饼等等这些蔬果类的干货。家家都要酿酒,客家娘酒是客家人最重要的寄托。

准备这些食物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很开心,我记得家里炸年货的时候,我妈妈会叫我几个表姐来我们家帮忙做年果,提前一天来,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头天浸泡好的糯米,粘米等送到磨米厂磨成粉,按照比例调好,要做甜食就混入煮好的红糖糖浆,要做咸的会混入盐,剁碎的葱末,揉好面,开始做年果,把做好的年果摆在洗干净的簸箕里,这个很壮观的场景,家里十几个簸箕会逐渐摆满年果,摊开在沙发上,茶几上,架子上,我们一家四口的年果就这么多,更加不要说那些大家族了,甚至提前一天准备的都有。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1张图片
馓子的另一种样子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2张图片
油果子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3张图片
炸粄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4张图片
炸粄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5张图片
咬一口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6张图片
油果子,里面放花生,芝麻等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7张图片
炸好的馓子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8张图片
拉撒子(馓子)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9张图片
饭勺喇

做好了一小部分,主妇们就要起油锅了,用直径接近一米的大锅,乡下人家每家每户都有的,烧柴火,再用自己家的花生油倒入,油温适中的时候,就会开始炸。我们家会先炸豆腐,大块的豆腐,昨天刚做好的。炸的外酥里嫩,再沾上酱油,美味得让人流口水,炸好的会放进陶瓮,放一层撒点盐,再放一层再撒点盐,一直吃到插秧,炖上萝卜和排骨,加几块腌豆腐。。。不行了我口水都堵不住了!

炸年果,年糕,还会炸点花生米,或者绿豆,给孩子们解解馋,给男人们下酒,这些炸出来的食物都会放入陶罐保存起来,一直吃饭播种插秧的时候,还会作为礼物送给长辈,朋友。

说起来真是可以写一本书,叫《客家食物大全》了,还有非常隆重的客家黄粄,从种植稻米,到采摘所需材料,制作时的繁琐,我长这么大,也就看到过家里打过两次而已。现在用机器非常方便了,是离家在外的客家人最深的热爱。

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_第10张图片
黄粄


越接近年关,镇上的集市就越热闹非常,卖鸡鸭鱼肉的,卖各色自家的好物品的,卖红纸对联的,卖家具扫帚等手艺品,挤挤攘攘,从各个山里村庄乡镇前来的人,络绎不绝。

大年卅日,也就是除夕。这一天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天神,土地公,还要挑好时辰全族人一起在祠堂或厅下敬祖公,大家挑着三牲、纸宝二头跑。敬过神的三牲可再敬祖公,直到最后从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

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否则下辈子会变牛的。大人小孩洗完澡后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此时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表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倒酒,将酒洒地,然后才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吃年夜饭,一般都要有“肉丸”,其象征团圆之意,还有一般要喝客家娘酒煮的鸡酒。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这一天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除夕开始就不能说不好听的话了,大人也不可以骂孩子,小孩可以放鞭炮玩,还可以去小朋友家玩到很晚,只要不过十二点。

客家传统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很多人家会从十二点开始放鞭炮,在炮竹声中开大门,也有人家选择吉时开门,也就辞旧迎新,宣布正式开始新的一年,也为了祈求新年的好运气和祝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客家年俗——家乡新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