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计划无锡学习记之一|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11月19日,雨,周一
又是一年牵手计划学习交流之旅,社会工作籍此集思广益,江苏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在无锡举办。我没有去过无锡,但知道无锡地名很有讲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素有小上海之称。去无锡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去。一查,火车不直达,飞机不直达,大巴路过,时间又总是不凑巧。觉得既然是一次学习就必须重视起来,于是昨天下午三点多就做南阳到上海的大巴往无锡赶。
跨省外出以前没有坐过汽车,也是一次尝试。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是次要的,关键能够到达,而且有新的体验。告别南阳的时候,太阳恍然于云外,光亮起来深秋颜色还没有褪尽,银杏的黄叶,梧桐的黄叶,杨树的黄叶,麦苗的青葱,土地的润泽,还有白河湾之逶迤,只有坐在车里,近距离的看才有味道。
从南阳到无锡不过八九百公里的路程,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使汽车运输的依赖度再降低,不过也是一个重要的出行选择,从镇平、邓州、唐河、油田都零零碎碎的上来往上海方向的人。有人的地方都有江湖,也就有了社会,社会工作的介入根基就在社会,而社会是人的社会。
1
关于无锡,我知道的并不多。但一说起上无锡,倒是有朋友说,那是个繁华之地,灵山大佛、影视城、太湖都很好的,可以去看看。那里是富庶之地,可以借鉴一下先进的理念。去年的牵手计划研修班,我们就跟无锡的几家社工机构有交流,这一次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锡是吴越之地,和南阳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历史积淀相对深厚。而连起南阳和无锡的过去,大概我所知道的就是关于名人之间的关联了,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出师表上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无锡的三国影视城正是这个三国故事的再现场景之地。南阳武侯祠山门内额武侯祠三字就是注脚为崇祯七年(1634)四月望日吉旦立,书写者为 南阳知府陈振豪。而陈振豪,无锡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明崇祯七年(1634)任南阳知府。同年,重修山门时题“武侯祠”额。现在依然熠熠生辉。南阳四圣之一的范蠡,曾和西施一起隐居无锡,写《鱼经》,在此经商,为两地熟知之人物。而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更是为大家所熟知。
一路东去,虽然路上人,上上下下,但两个师傅轮流开车,车况又好。凌晨四点就到了无锡东高速路口。刚下车就感到雨蒙蒙,地上湿漉漉的。路灯霓虹闪烁,街上鲜有人活动。我查高德地图,去江南四季酒店,最快的要做地铁。而地铁要到六点才开。只好看看附近有没有开门的早餐店。转转看地铁站口对面就有一家包子店。这家早餐店,主食以各种包子为主,辅之豆浆牛奶之类。店老伴是一对和我的年龄相仿的人,据他们说三点就起来了,第一笼包子已经在锅里蒸了,我看看表才早晨四点四十多,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无锡人,一问他们也不是这里人,是苏北盐城人。
2
攀谈起来和我是同龄人,小孩比我下孩还大五岁,两个小孩,都在老家上学。一起讨论起在家上学小孩子的问题。我就告诉他们我们是搞牵手计划的,其中一项就是留守儿童关爱和脱贫攻坚,这个来无锡十几年的苏北新无锡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要挣钱,小孩要上学啊,两个小孩,在这里又没人带,不过搞一些活动,看阔眼界,培养兴趣倒是一个好事,说不定有什么兴趣能影响一个人呢。是,社会工作不就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看到一个同龄人,这么早的起来就做事情,甚至想起了我的初中同学薛海胜,在大学卖烙馍不也是这么早就起来做,他们还是一天三顿。而他们就是早餐,大部分时间还是相对松散着。他们经常跟小孩视频,打电话,暑假带过来,也离的近,说回去就回去了,也没有觉得什么,还主要是爷爷奶奶照顾的多一些。我看着这两个同龄人一个人忙着揉面包包子、打豆浆、蒸馒头,不亦乐乎,买了点早餐走了。这个同龄人告诉我,家还是要回的,能挣一分是一分,现在什么生意都不好做,这间门面房一年房租两万多,再加上各种杂碎,一年落不了多少。
买了点早餐就直奔地铁口,一问还要转乘一次公交车,只好作罢。坐公交车吧,还能看看无锡的景致。从坐车到到达开会酒店走了足足四十一站,中间在市民服务中心还换乘了一车,上上下下的人,不同的声音都有,这是一个包容和丰富的地方。到江南四季酒店报道还没有开始。把行李放在四季酒店,我就去对面的江南大学。我看到江南大学的社工专业招生数量局全国之冠,也是人才汇聚之地。
3
江南大学大门简约、耿直,和它的校训一样充满力量。校园里的初冬,多姿多彩,下着小雨,看起来滋滋润润。不管是校园里的树木还是人工湖,都有一分江南独特禀赋。而路两边的江南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红色的宣传柱,则显示了这所大学的过人之处,历史悠久,轻工优势,包容厚重。询问社会工作系,几个学生居然不知道,问法学院才指着方向说在商学院的对面。看来六十年积累的理工优势才是这个大学的王牌,独具本土特色的路名,现实这个江南大学的好。
到法学院,看起来都在上学。我问讲述社协的领导,也没有该院社会学系汪冬冬、吕青教授的电话,只好顺着单位去找。还好找到了吕青教授,不巧的是她有一节课正要去上,建议我去法学院办公室看看。社会学院是法学院下属的一个系。更上一层楼,三楼就是法学院,见到了法学院的张书记。张书记是商丘市的,河南老乡。一见面,因为年龄差别不大,聊到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况,如何留在江南大学,和对南阳的一些认识。因为有一个同学是在邓州一高,她曾经去过南水北调的丹江和邓州习氏祠堂,居然能说出南阳师院的一些情况。
交谈中,这所社会工作的本科生,百分之七十的愿望是靠研究生,百分之二十是走体制内路线,其他的才有可能去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她帮我推荐了王君柏教授,这个对社会调查和农村社会问题有着独特思考和优乐精神的老师,睿智、务实、情怀,在2015年写的一篇回乡日记,居然有10万+的阅读量,表明人们对乡村振兴的关注。
4
社会工作的拓展与兴盛,需要资金权益保障、荣誉感提升、使命感增强。学生们大学毕业以后,对薪金和职业期许都很高,而社会工作作业的薪酬却不敢恭维。以江南大学为例,一般毕业生的月薪在6000元+的标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社工机构没有这个基础。目前人才中心汇聚导向的趋势还在增强,乡村往乡镇,乡镇往县城,县城往省辖市,再往省会城市,北上广,就是这样。形势所迫,就是这样,利益最大化的问题,短期内无法改变。
农村问题,机构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评估与评价问题,虚与实的问题都需要有实践厘清。专业关注于一个点,而农村是整体性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导向性的东西,需要持续的加力才能实现。2015年暑假回想之际,做的一个笔记性质的社会调查,对农村人、土地、生态、精神、伦理等做了一些思考,引起了不小的共鸣,说明人们在关注这个问题。社会工作的发展靠政府购买服务一条腿走路太单一,应该撬动更多的自己去支持这些东西。
益博社会工作从牵手计划汲取思维方法和资源能力的营养,做了一些尝试,但对于这些琐碎的事,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久久为功。社会工作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目前社会实践比较好的就是华中武汉的社会学,大学毕业要保证十个月的在农村驻地社会实践的时间,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但愿会越来越好。持续一个小时的座谈感到受益匪浅。社会工作的实践特性和思想特性有机结合,才会更好完成助人自助的专业使命。在江南大学门口留影,算是一段求解之旅。
5
回到酒店,研修班的报道席 看到了无锡市民政局常红老师在那里协调打电话。我昨天就跟他联络过,现在看来,经济发达地区的行政规则执行相对严格。简单吃点饭,休息一会一路颠簸。等铃声响,一看下午两点,问了一下常红报道情况,因为这次参加研修班的河南社工机构,就有十家,比上一次多,第一批和第二批好多机构就轮换了。
每到一个地方,看这个地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是了解这个社会的重要技巧。无锡历史变迁频仍,但历史上吴越之地,范蠡西施,再加上三国,影视城,太湖自然生态的汇聚,公园、寺庙、书院不在少数。坐着公交车在无锡城漫步,随机了解无锡社会工作的发展,取长补短。
坐到南禅寺去看看江南最丛林的盛景,这个原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依然香火辉煌,善男信女烧香拜佛,前来参观游览之人络绎不绝,毗邻的淘沙巷,看起来生意萧索。而南禅寺景区周边的小吃摊位,也是买的没有买的多,可能是周一的缘故吧。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怀旧的照相馆,用旧木板做的沙发、铁艺、木箱,看起来艺术气息很浓。
6
返回街角就是大运河,与想象中的大运河有着差距,不过江南小镇的气质有了,运河缓缓流过多少年就有多少故事。在跨运河的石拱桥上,四个无锡志工正在排一个宣传无锡志愿服务的短片,幸得大叔称呼,做了一次志愿者,以运河为背景,坐感恩的心手语。为古老无锡代言,南阳益博社工做了一次短暂的交流,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南阳,当然更不知道益博社会工作,但我们讲,互动,应该会有一个小小的认知。
南下塘,应该是这个古老运河毗邻而居的古老街道,斑驳的木牌坊,临街的江南民居还有民国中叶的丝绸厂旧址。这个应该是个厂房,三四个八零后开了一个艺术空间,二手书、简餐、艺术趴,窄窄的街道有了新的生命力,在新旧之间转寰腾挪。老板很热情的接待了我,讲起来老南阳,也讲起来孙家楼的建筑样式,对于经营模式做了简单分享。
再往下走,街虽河势,曲折摇摆,石板路,临街的门面的古朴之气,自然升腾。而临近的窄窄的街道和南阳的夹道毫无二致。一个九十四岁的无锡本地阿姨和他六七岁的儿子,一间门面,一个小小的天井。据老人说,房子有一百七八十年的房龄。老人墙上挂的古画,斑驳陈旧,上面趁着塑料顶棚,但看起来,和这位老人一样有这老无锡的气息。散漫在这样街道,来一次老无锡讲老无锡的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回来的时候,路上拥挤的街头,车辆转弯,排队有条不紊。我还在想这个繁荣的无锡,范蠡和西施在这里隐于市,度过了多少美好的生活,见证了怎样的人生经历,而传奇记忆就真真切切的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