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

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有一处古城遗址,名叫二疏城。这里的二疏,指的就是西汉的疏广和疏受叔侄。

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_第1张图片

公元前67年,汉宣帝任命魏相为丞相,丙吉为御史大夫,任命疏广为太子(汉宣帝的儿子刘奭,后来的汉元帝)太傅,同时任命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为少傅。疏氏叔侄皆成太子的老师,十分了不起,成为历史美谈。

疏广、疏受叔侄之所以能成为太子的老师,不仅因为他们精通经史、博学多才,还因为他们绝不像某些腐儒食古不化,相反,他们为人处事非常圆融,都很有见识。

当初,权臣霍光的妻子霍显听说刘奭被立为太子,气得吐血,茶饭不香,说:“刘是皇上为平民时生的儿子,怎能被立为皇太子!如果将来皇后生了儿子,反倒只能作诸侯王吗?”于是霍显便教唆自己的女儿皇后霍成君设法毒死皇太子刘奭。霍皇后依言行事,几次召太子前来,赐给食物,但太子的保姆和奶妈总是先尝过之后再让太子吃,霍皇后拿着毒药,却无从下手。

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_第2张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太子刘奭的外祖父平恩侯许广汉担心太子遇害,便向汉宣帝建议,让自己的弟弟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家。

汉宣帝询问疏广对此事的看法,疏广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其师、友必须由天下的优秀人才来充任,不应只与其外祖父许氏一家亲密。况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经齐备,而今再让许舜监护太子家,将使人感到浅陋狭隘,不是向天下传扬太子品德的好办法。

汉宣帝认为疏广的话很有道理,便将此语转告丞相魏相。魏相对疏广的见识佩服得五体投地,脱帽致敬,称赞说:“这种高超的见识,是我等所不及的。”疏广因此而受到汉宣帝的器重。

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_第3张图片

公元前63年,皇太子刘奭十二岁,已通晓《论语》、《孝经》等经典。疏广觉得应该急流勇退,便对侄子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笔者注,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遇到危险)如今,我们已经做到二千石高官,可谓功成名就,如果这样还不知足,再不离去,恐怕将来会后悔。”

叔侄二人商议已定,当天就一起以身体患病为理由,上书汉宣帝请求退休。汉宣帝批准所请,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刘奭也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臣和故人在东都门外设摆酒宴,陈设帷帐,为他们送行,前来相送的人乘坐的车辆达数百辆之多。沿途观看的人都赞叹说:“疏家两位大夫真是贤明!”有人甚至为之感叹落泪。

疏广和疏受叔侄回到家乡,每天都命家人变卖黄金,设摆宴席,请族人、旧友、宾客等一起取乐。

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_第4张图片

有人劝疏广用黄金为子孙购置一些产业,但疏广却一口就否决了。因为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如果留给子孙的财产太多,就是磨损他们的志气,使他们变得懒惰懈怠,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招致他人的怨恨。

疏广还说,我家已有的土地房屋,子孙们如果能够勤劳耕作,已经足够供他们饮食穿戴,让他们过上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再说,这些金钱,乃是皇上用来恩养老臣的,所以我愿与同乡、同族的人共享皇上的恩赐,以度过我的余生,这不也很好吗!

族人听到疏广的话,都心悦诚服,对疏广的见识都佩服的不要、不要的。二疏去世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其住宅旧址上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还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

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_第5张图片

疏广的这番见识,让我想起了萧何,因为萧何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萧何作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但他为子孙购置田地住宅,都选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也力求简陋,不事奢华。他说:“我的后代如果贤能,就应该学习我的俭朴;后代如果不贤能,瘦田简舍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看中,为他们所夺取。”

萧何与疏广,虽然相隔了好几代,但他们的未雨绸缪、高瞻远见,却是英雄所见略同,足以为后人戒!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知足有见识:叔侄同为帝王师,不让子女成为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