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决胜点往往是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处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决胜点往往是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处_第1张图片

注:从2018年8月9日开始,每日6点起床,看书写字一个半小时左右,日日不断。立此言,不断提醒自己。今日2018年8月16日。

原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华山详解

前面说了孙子的“计”不是阴谋诡计、奇谋巧计,而是计算比较的计。不过孙子也不是不讲阴谋诡计。“兵者,诡道也”,他下面就要开始讲诡计了。

“计利以听”,就是算下来有胜算了,可以战了。

“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基本面之外,常法之外,造势以相佐。

势是什么呢?“因利而制权也。”所以势,是形势的势,到了战场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和化不利为有利、相机行事,如何借势,如何造势。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华杉详解

孙子在这里一口气讲了十二条诡道大多数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误。

对方不上当,不失误,怎么办呢?等待,跟他熬,派间谍,各种布置安排。总之,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胜算已见,才能出战。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不懂得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原文

能而示之不能。

华杉详解

张预曰:“实强而示之弱,实勇而示之怯,李牧败匈奴,孙膑斩庞涓之是也。”

兵家的思想,讲究一战而定。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去,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战而定。十年戍(shu四声)边,换一个大将,可能百战百胜、战功赫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退休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换一个大将来接着打。李牧十年不战,憋到时候打一仗,就解决了问题。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李牧不出战,损失了什么呢?什么损失也没有,但兵士们焦虑了,匈奴焦虑了,赵王焦虑了,他动作了,把李牧撤换了。其实他给李牧的任务就是边防。这边防根本没出问题,他有什么意见呢?他就是要干点什么,才能缓解资金IDE焦虑。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

准备是自己的事,积蓄实力,操练兵马,鼓舞士气。等待,是等待敌人犯错,等待时机出现。敌人如果不犯错,我们就很难赢。

我的体会

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也是一样,装备不齐全,人员没训练好,圣旨来了,也不发兵。《曾国藩大传》里说道:“曾国藩更清楚,自己手中的这点没见世面的家底,与太平天国身经百战的几十万大军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提出四省合防之策并打定主意:船要精工良木,坚固耐用;炮要不惜重金,全购洋炮。船炮不齐,决不出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决胜点往往是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