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55】领导要用行动践行企业之道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弘大,弘扬。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弘大,道不能使人弘大。”

       这里要表达的是人在弘扬道中的核心作用。人类从蒙昧的状态渐渐走向文明,东方出现了圣人,西方出现了先知,有了文明,道就被阐释出来,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些文明如北美印第安人,还处于很原始的状态,那是因为生存挑战不够大,没有激发出其走向文明的潜能,就诞生不了高级文明。有些文明如中华文明,虽然有了黄土平原这块宝地,让大家丰衣足食,但还有条常年肆掠的黄河,让大家受尽了磨难,激发出中华祖先们的协作与交融,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基因。人在弘扬文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能弘道除了地理环境的挑战,还得有个基础就是人口多。原因很简单,文明技艺需要传承,如果人口基数不够大,那么技艺的传承就会受到影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后继无人就是这样道理,后代人丁不兴旺,后人的选择范围又很大,当然难以找到合适的继承人。中华文明能够存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人口基数足够大,即便是遭遇了亡国的危机,也能薪火相传,文脉不断。每个时代都会沉淀出愿意传承文明的典型人物。

       人能弘道,反过来就不行了。道始终就在那里,但人不一样,体现道的层面就会不同。道的表现形态是无为,人的表现形态是有为,两者如同硬币的正反面。当文明的层次很低的时候,人的有为就处于很底层,所弘扬的道也是很浅显。当文明层次很高的时候,人的有为趋近于无为,那道的层面就很高。比如经营一个公司,文化、制度和流程就在那里,有些领导将这些看成管理的工具,落实在行动中,用在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上,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会体现文化、制度和流程的直接影响;如果领导只将这些工具看成是摆设,不落实到管理行为中,那么企业经营还只是停留在领导个人的私欲中,企业的经营只会留下领导的好恶影响。之前我们说过,要让是非大于个人好恶,这里的是非就是道的基因,只有领导躬身践行这样的基因,才能让道在企业生长。

        人的求存不能仅限于饱腹,如果没有抵抗风险的机制,那么生存就会面临危险,这个抵抗风险的机制就是文明。文明之道需要我们去践行和传承,而不是我们空等就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行动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储备能量,才能将有为的践行转变为无为的保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想有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勤于耕耘。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55】领导要用行动践行企业之道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55】领导要用行动践行企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