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论文获奖”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389天)

1943年11月4日(四)遵义,晨晴热,晚阴22°C。

  晨五点半起。八点带着松儿到校上班。

        阅李絜非写的《战后中美文化之关系》,该文获中美文化协会征文一奖奖。此外,陈锡康、乐森璧及袁同礼的论文也得了二、三等奖及名誉奖。

  夫人允敏今日体温,自上午十点至晚上五六点,均较高,最高到99.2℉。前日体温最低,大概是因为服用了M&B的大健黄六片,效果不错。

        今日为儿希文(竺津)23岁生日,其学校正好放假,得以回家。

        午后四点至学校一走。晚十点睡。

      (遵义湄潭,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论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