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2017-3-2:春江水暖

对于写作,刘传写的每日思考清单,有点想我的日记中的意识流。可以借鉴,这样一下子降低了写作的门槛,就跟之前看到有人用锤子便签发公众号一样。吃饭的时候,想到:当你把写作越融入生活的时候,越是嬉笑怒骂都能出作品。这就是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


今天一开始听讲我就想到,我在做什么?这跟我的mba目标有什么关系?这有什么用?因此在听报告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思考。

关注未来对个人有什么意义?只有担当现在的人才有谈未来的基础。否则:the past is shit , just like thefuture.

观察未来,什么改变,什么不变,抓住不变,应对变。人工智能的算法没变,只是到现在数据量变了,应用场景更丰富了,应用渠道有了移动终端和物联网。

我对自己专业的定位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现在人工智能这么火,让人心动,在这中趋势下,明智的人很多都闻风而动。我昨天还在说,要不要加入进来学习几个月,实现几年工资翻一番的小目标。回顾过去,而当年我真的是这样。本来做技术,突然放下来,研究机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码代码的思考的愉悦,大半年下来就像跳了个大坑,始终爬不出来。毕业前的校招,我差点就找上了算法的工作。现在又想进这个坑。今天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我坚持一个平衡点,就是能“用”。不要掉到数学的坑里,要理解熟悉算法,用我的编程能力去使用算法。这就是我在专业上的目标。


人工智能时代给个人的建议:

保持好奇心。在东方战略上是”知”,在西方战略上是要关注社会趋势。具体点的例子,多尝试社会上的新的工具,新的产品。

勇于参与,培养领导力。在东方战略是“致”,西方战略主动承担,主动竞争。

培养创造力。东方战略是“奇”,西方是创新,不择手段。

重新定义自己。东方战略提高自己的认知、实力,西方的是组织行为学,修炼自身,提高自身竞争力。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一直关注的是当下的社会运作规律。观察当下往往能见微知著,知道将要发生的情况。看这些大牛的讲解,有一种看科幻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站的足够高,这也是专家眼里的见微知著。对于我来说,扎根现在,担当现在,才能更好的直面未来。

人工智能,做为科技的一种,作为第一生产力,就要从底层变革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对于公司对于员工来说,技术跟产业要完美结合。对于员工,考虑技术的使用场景,AI as a

service,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服务。

感觉国家很宽容,每天在新闻上说演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三部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有: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人们按需分配,消除剥削,共同富裕,每个人都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当前所有西方过来的理论都告诉你阶级永存。


今天写的虽然也是流水账,但是我努力遣词造句、表达清楚,尽量做到形散神不散。2016年勇猛精进。2017年野蛮生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思:2017-3-2:春江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