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读书心得一读01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思考----房地产:调控下的房地产崩盘论

    【案例】疯狂。上世纪90年代是山东白酒的狂欢节。一条条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至今还让人回味:“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还有“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在央视制造标王的时代,酒企老板们像是在酒精作用下冲动起来,无比亢奋地以6666万元、3.2亿元连夺两届标王的秦池,更是在瞬间冲上峰巅,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白酒。1997年的秦池可能是全中国最不幸的企业,当年度完成销售额6.5亿,再一年,更是下滑到3亿元,从此一蹶不振从公众的视野中消逝了。2000年几乎被遗忘的秦池再次聚焦,法院裁定将欠款的秦池酒厂拥有的“秦池”商标300万拍卖。“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这样的古诗,有人读出了豪情,有人读出了无奈,有人读出了残酷。

央视历年广告标王:

1995年,孔府宴酒,中标价3079万元;

1996年,秦池酒,中标价6666万元;

1997年,秦池酒,3.2亿元;   

1998年,爱多,中标价2.1亿元;

1999年,步步高,中标价1.59亿元; 

2000年,步步高,中标价1.26亿元;

2001年,娃哈哈,中标价2211万元;

2002年,娃哈哈,中标价2015万元;

2003年,熊猫手机,中标价1.0889亿元;

2004年,蒙牛,中标价3.1亿元。

        在中国企业界,标王似乎是一顶十分不吉祥的桂冠。从1994 年的孔府宴酒开始,到1995 年、1996 年的秦池,再到1997 年、1998 年的爱多,五届三任标王竟无一例外地在加冕之后便迅速地走上了覆灭之路。通过秦池、爱多等案例,很多人声称"它们的失败标志着中国企业企图通过'速成名牌'打天下的时代终结了"。这样的判断似是而非,实际上,造名是企业家永远的冲动,关键在于造名的方式和策略是否恰当,以及成名后企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否调整到位。

      【现实】有钱。标王已经不允许被称呼了,被称为中国“经济睛雨表”的央视201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伊利1.75亿元拍下本届招标会的第一标,底价0.896亿元,溢价超过95%。长安福特3亿元拿下2016年CCTV-1《挑战不可能》第二季独家冠名,比第一季翻了一倍多,溢价高达173%。2017年中国整体经济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2017年央视广告招标依然火爆,吸引了众多食品饮料企业砸金!但是伊利2.761亿,鲁花花生油3.861亿,东阿阿胶3.886亿……还是让人咂舌,中国真有钱。

    【思考】买房这件事儿永远不要屁股决定脑袋。很多观点只为炒作,往往都是只击一点不及其余,只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一看国家召开金融会议,就是炒房的要完蛋了。一看租售同权,就是房地产的游戏规则要变了。一看是共有产权住房,就是房价要降了……很多人买房总是拿自己和自己圈子里的人说事,这么贵,平均工资这么低,有多少人能买得起?钱是不好挣了,可是大街上的豪车是不是比原来多得多了?什么原因你思考过了吗?

中国人口基数大,购买力无限大。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么大,你不买,我买,个别人不买,还是有其他人买。每个都想分享中国城市化和一带一路桥头堡未来发展的红利,这个红利是什么?只有房产的门槛最低最稳妥。

中国人的买房心理状态。没有房的想买这个被称为刚需。有房的买了一套买两套,买完两套,还想买三套……这是把买房看成是买一种稀少的资源,想保值增值。还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再利用房产这个杠杆冲抵通胀。房产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无法剔除。

房子这种资产已经成为成功与否的重要物质条件。这里说的成功是小成功,现在没人说你家多少存款,一般说你看谁几套房子,住的别墅等等。多少年前车子是一个人的身份,慢慢的发觉车子都已经普及了,房子买了就增值,车子买了就贬值。甚至一套二线普通房产一年的升值就足够买一套很好的车子。

房地产是经济的重要引擎和财政的重要来源。国家已经把房地产作为经济的重要引擎和财政的重要来源,国家在房价大涨的背后起主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的地方财政短时间内真的离不开土地财政。土地市场量价齐升,房地产调控能怎样?

你想留在热点城市很多人都想。城市间房价分化登峰造极,有1000多一平的,有几十万一平的。在三四五六七八线买房的老百姓,买房最终会变成接盘侠,而在一二线买房的躺着发财。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趁着现在去库存抛售三四线城市,将资金调整到东部一二线热点城市,这就变得强者恒强。一二线城市房产越来越抢手后续进来的刚需抢着要,分化越来越严重。你嫌贵,九线土锤房产任你挑选,你去吗?

如果你相信崩溃论与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二十年如一日的房地产崩溃论,理由就这么几点,1.房地产不能一直上涨,总有下跌的一天,例子就是日本。2.保房价则汇率不保,江山不保。3.美联储要加息,刺破中国地产泡沫。 就这几个理由,来来回回叨叨了几十年,房地产涨了几十年。M2几百万亿买下全世界也是崩溃党常用的论据。乍一看挺吓人,其实根本经不住推敲。第一,这么多房子不可能都套现,而实际上也没有都套现的必要。第二,就都套现了,钱你也出不去,套现钱你存银行还是放家里等耗子?第三,房产抛盘20%,估计就会踩踏式抛盘,没人接手,这20%的资金也出不去。

抗拒货币流出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房地产,或者是关门。

      【总结】有钱就买房,买不起就攒钱。等到刚需和改善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发动下一轮上涨。如今的限购是供需两头控制,少盖房,减少购买的人口,强行降温,不过房价内在的需求并未减少,会在下次爆发积攒的能量。中国经济在没有找到新的发动机之前房地产的地位不会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败局》读书心得一读01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思考----房地产:调控下的房地产崩盘论)